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涉水能力真相:防水性能有限,极端路况需谨慎应对

   时间:2025-09-12 00:55:5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城市内涝现象日益频繁,车辆涉水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当车辆遭遇积水时,如何科学应对成为车主关注的焦点。中汽中心工程师王金伟指出,保障人身安全是处理涉水事故的首要原则。他特别提醒,若车辆在行驶中遭遇积水,当水深未超过轮胎高度一半时,可保持低速通过;若积水已漫过该限度,必须立即停车观察。

在涉水过程中,若发现水位快速上涨、车门无法正常开启等危险信号,车主应果断采取逃生措施。王金伟强调,此时切勿因担忧车辆损失而延误撤离时机,应立即通过破窗或强行开门等方式转移至安全地带,待确认自身安全后再联系保险公司及救援单位。对于已在水下熄火的车辆,严禁尝试二次启动发动机,否则可能导致连杆变形、缸体破裂等严重机械故障,且此类操作通常会被保险条款认定为人为过失,导致拒赔。

新能源汽车涉水问题引发广泛讨论。部分厂商宣称其动力电池具备IP67级防水性能,理论上可在1米深水中浸泡30分钟。但王金伟指出,实际使用中电池包可能因长期颠簸、轻微碰撞导致密封性能下降。当防水等级降低后,涉水不仅可能直接损伤电芯,更会埋下热失控隐患。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系统虽配备绝缘保护,但积水仍可能通过线束接口、连接器等部位渗入,引发短路甚至触电风险。

根据《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强制性标准,电动车需在100mm深水池中以20km/h时速连续行驶500米。中汽中心专家于洋解释,该测试仅代表最低安全要求,实际路况可能更为复杂。他建议驾驶新能源汽车涉水时,应保持更大车距、控制低速匀速通过,完成后立即驶离积水区并切断电源。对于停放状态的涉水车辆,车主需特别注意高压部件的干燥处理。

在理赔方面,现行保险体系已形成完整保障框架。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将发动机涉水责任纳入车损险主险,消费者购买车损险即可自动获得相关保障。针对新能源汽车,2021年实施的专属保险条款进一步将"三电"系统纳入理赔范围,覆盖行驶、停放、充电等多种场景。但专家提醒,消费者需警惕市场上流通的泡水二手车,这类车辆经翻新后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购买时应通过专业机构检测车辆历史记录。

处理涉水事故时,证据留存至关重要。车主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拍摄显示车辆位置、车牌号、积水高度及整体受损情况的照片。根据保险条款要求,需在事故发生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对于新能源车辆,除常规检查外,还应重点检测电池包密封性及高压系统绝缘性能,必要时联系厂家进行专业评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