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大显身手”:转手绢灵动,穿针引线精准​

   时间:2025-09-12 07:51:29 来源:文汇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外滩大会具身智能论坛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向公众展示了团队最新研发的机器人技术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能够独立完成中国传统技艺“抛手绢”的机器人——它仅凭腕部力量,就能让红色绢布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完成抛接、旋转等复杂动作,全程无需磁吸装置或抛放线辅助。

这项技术的灵感源于今年春晚走红的“秧BOT”机器人。与以往依赖预设算法的机械控制不同,孙富春团队采用仿生学习方式,让机器人通过海量训练自主掌握人类肌腱驱动与关节运动规律。如今,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完成单手抛绢、接绢,还能实现双手同步转绢的高难度操作,动作流畅度接近专业杂技演员。

论坛现场同步展示了另一项突破性成果——具备0.1毫米级操作精度的机器人灵巧手。在一段演示视频中,这只机械手完成了穿针引线、轻捏豆腐、剥开鸡蛋等精细任务。当处理细如发丝的棉线时,机器人通过拇指与食指的精准捻动,使软塌的棉线逐渐绷直,最终成功穿过针眼。现场观众惊叹:“它的动作细腻程度几乎与人类无异。”

这款触觉感知五指手内置128个压力传感器和64个关节电机,结合热成像与毫米波雷达技术,可实时感知物体形变并动态调整抓握力度。其感知精度达0.02毫米,相当于能检测到一根头发丝落在皮肤上的微小压力变化。目前,团队已开发出12自由度柔性手、刚性二指手、触觉感知五指手等多种型号,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

“模仿人类肌腱结构是提升机器人自由度的关键。”孙富春指出,人体经过亿万年进化形成的结构,为智能体发展提供了最优范式。他以人形机器人研发为例:上海卓益得公司推出的机器人曾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中斩获季军,其独特之处在于腿部采用绳索模拟人类肌腱,将臀部3个电机与腿部3个关节相连,通过多肌腱协同发力实现自然行走,且全程无需更换电池。

这种仿生设计理念正延伸至更多领域。孙富春透露,团队正在研发的水下与空中机器人,将分别借鉴鱼类和鸟类的运动机制。“自然界的物种经过长期进化,其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值得深入研究。”他强调,通过模拟优势物种的生理特征,可显著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