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NASA再设“禁令”围堵中国,却难掩自身太空探索的焦虑与困境

   时间:2025-09-12 07:55:20 来源:看看新闻Knews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中国公民参与其项目设置限制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持有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已被禁止参与NASA相关项目,这一说法随后得到NASA发言人贝瑟尼·史蒂文斯的确认。她表示,NASA已采取“内部措施”确保工作安全,但未明确说明具体限制内容。

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美国在太空领域对华技术封锁的延续。早在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明确禁止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该条款被视为针对中国太空发展的“封杀令”。然而,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突破,这一限制性政策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与争议。

一个典型案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美国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成功获得样品研究资格。但受“沃尔夫条款”影响,这两所高校无法使用NASA资金开展相关研究,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筹集经费。这一尴尬局面凸显了美国现行政策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制约。

与此同时,美国政界和媒体不断渲染“中美太空竞赛”话题,甚至出现荒诞言论。有观点声称,未来月球表面可能出现中文警示标识,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反映出部分美国人士对中国航天发展的焦虑。事实上,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与全球共享太空探索成果。

分析指出,美国长期实施的太空技术封锁政策不仅未能阻碍中国发展,反而促使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突破。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从火星着陆到空间站建设,中国正以稳健步伐推进航天工程,其开放合作的姿态与某些国家的封闭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全球太空探索已进入新阶段,单边主义和技术壁垒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中国坚持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科技进步,而某些国家仍沉迷于零和博弈思维,这种差异终将影响各国在太空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技术进步无法通过封锁实现,开放共享才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正确道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