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预制菜争议再起:西贝与罗永浩“口水战”背后,餐饮业何去何从?

   时间:2025-09-13 00:00:42 来源:定焦One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舆论风波,将连锁餐饮品牌西贝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起因于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公开批评西贝使用预制菜且定价过高,引发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双方隔空交锋迅速升级为行业热议话题。

罗永浩在9月10日发布的微博中直言,与同事用餐时发现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却维持着较高价格。他特别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法规,强制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条动态迅速获得数万次转发,将预制菜话题再次推上热搜榜。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次日作出激烈回应,连用三个"一定"强调将采取法律行动。这场隔空对峙迅速演变为行业事件,9月12日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详细披露罗永浩用餐的13道菜品制作流程,试图证明全部符合现制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西贝两年前曾高调布局预制菜业务。贾国龙在2023年公开表示"高级菜品预制程度越高",如今却全面否认使用预制菜。这种态度转变折射出行业困境:企业既要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又需迎合消费者对"现炒"的期待。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这场争议提供了政策注脚。文件明确规定中央厨房模式不纳入预制菜范畴,且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以西贝为例,其使用的黄米凉糕属于速冻面米食品,不在预制菜监管范围内。

法律界人士指出,中央厨房与预制菜存在本质区别。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圣解释,前者仅供自有门店且执行餐饮标准,后者作为预包装食品面向市场销售。这种技术差异导致监管路径完全不同,但消费者认知中仍存在混淆。

餐饮行业普遍采用预制方式已成事实。千味央厨、得利斯等预制菜企业客户名单中,海底捞、肯德基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业内人士透露,预制技术可降低30%以上的人力成本,出餐效率提升4倍,这解释了连锁品牌的普遍选择。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抵触情绪,与行业发展轨迹密切相关。2020年C端预制菜市场爆发后,大量中小企业涌入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冻品在线创始人林志勇指出,行业集中度不足使劣质产品泛滥,重油重盐的口味设计更强化了不健康印象。

这场争议暴露出行业规范缺失的深层问题。虽然六部委文件已明确预制菜定义,但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缺乏强制力。预制菜从业者刘度表示,行业亟需建立全国统一标准,涵盖生产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西贝宣布在全国门店推出"罗永浩菜单",承诺"不好吃不要钱"并开放后厨参观。罗永浩则设立十万元悬赏,征集预制菜证据。这场舆论战已超越企业纠纷,成为推动行业透明化的重要契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