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外滩大会创投Meetup启幕:AI创业潮起,年轻团队深耕垂直赛道觅新机

   时间:2025-09-13 03:01:06 来源:界面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外滩大会期间,一则年轻人追着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索要微信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位年轻创业者小跑着靠近王兴兴,对镜头说道:“他是新时代的代表人物。”这一幕折射出当下AI领域蓬勃的创业热情——无论是科技巨头、投资机构,还是初出茅庐的创业者,都试图在这场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9月12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首次推出的“创投Meetup”活动在上海落地。这场聚焦早期项目的对接会,吸引了蚂蚁集团战略投资部、明势资本、金沙江创投、云启资本等8家机构参与。来自AIGC、具身智能、智能硬件、芯片及设备四大赛道的32支创业团队,在现场接受了投资人的密集提问。交流中,一个共识逐渐清晰:资本不再单纯为概念买单,而是更看重技术落地能力、商业模式清晰度以及团队的综合素养。AI创业正从“概念驱动”转向“场景驱动”,真正有竞争力的项目必须将前沿技术与真实需求深度融合,并具备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从大模型爆发到如今“百花齐放”,垂直场景成为创业者的新选择。例如,参与路演的“是石科技”专注高性能计算,通过超算与智算融合技术,将航空发动机模拟仿真时间从“年”级压缩至“天”级;“柳叶刀机器人”则瞄准手术赛道,研发医疗机器人;“光粒科技”聚焦运动场景,开发AR眼镜,试图让智能眼镜成为人类的“新器官”,解决游泳、骑行时的实时数据交互痛点。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对“光粒科技”的量产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连续追问其渠道分布、起量速度、国内外市场情况及售价等问题。

王啸在活动中指出,AI创业者正通过垂直场景的细分领域寻找机会,并逐步向主流场景拓展。“只有明确场景,才能明确用户和数据,进而形成数据闭环和增长飞轮。”他同时提醒,人工智能的能力存在边界,创业者需与技术的拓展节奏保持同步。这种对“场景”的强调,在路演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多数团队选择从细分需求切入,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活动现场,年轻团队成为主角。某AI创业公司高管透露,招聘时甚至会优先考虑30岁以下的候选人,因为AI领域需要最新的技术思路和创新能力。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周雨桐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年轻创业者具备“AI Native”思维,更懂市场需求,但同时强调“老人”的价值——踩过坑的连续创业者拥有独特的经验优势。她期待看到更多“兼具执行力与国际化视野”的创业者。

“年轻创业者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他们离消费者更近,这种独特性会催生新的想法。”王啸进一步提到,如今投资经理也需要年轻化,以跟上创业者的步伐。“我们要摆脱经验主义,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对世界保持敬畏和好奇。”蚂蚁集团副总裁纪纲则从产业角度总结:今年是AI产业大年,创业者数量和素质显著提升,“这一代创业者成长于数字时代,年轻且充满热情,技术浓度也更高,这是非常宝贵的。”

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设立“创投Meetup”,背后透露出大厂的战略意图。纪纲表示,此举旨在为硬科技早期项目提供直联顶级投资机构的窗口,助力上海科创生态发展。作为较早提出“AI First”战略的企业,蚂蚁近两年的布局不仅限于内部,更通过频繁投资扩展边界。截至目前,其AI领域投资版图已覆盖大模型(智谱AI、月之暗面)、AI视频生成(爱诗科技、生数科技)、AI芯片(墨芯、秘塔)等赛道,并成立具身智能业务公司蚂蚁灵波科技,6月还入股了灵心巧手。

不过,一位AI领域投资人透露,大厂的投资策略目前仍显“撒网”特征,尚未形成细分的偏好或趋势。“他们不想错过任何机会,同时能在资源层面协助创业公司。”这种背景下,创业者与投资方的关系正从“单向选择”转向“双向匹配”。在路演中,1994年出生的清华在读博士、“是石科技”联合创始人毛运航向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介绍,项目通过超算与智算融合实现技术突破,而此次参会的诉求正是对接算力产业资源与资本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