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因“预制菜”争议陷入舆论风波。9月10日,知名公众人物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西贝“菜品几乎全为预制菜却按现做价格收费”,并呼吁通过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此言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将西贝推至风口浪尖。
针对指控,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于9月11日公开回应,强调“西贝门店绝无预制菜,罗永浩的极端言论严重损害品牌商誉,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次日,西贝宣布全国370家门店同步上线“罗永浩菜单”,邀请消费者实地参观后厨制作流程,并发布公开信否认相关指责。
争议焦点集中于预制菜的定义与使用边界。根据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需满足“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等条件,且明确排除速冻面米、方便食品等主食类产品及简单加工的净菜。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若符合餐饮安全标准,亦不纳入预制菜范畴。
西贝方面表示,其招牌菜牛大骨为“每日现煮”,莜面系“门店手搓”,炒菜均使用新鲜蔬菜现场烹制。贾国龙进一步解释,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处理(如羊排切割),与“预制菜成品”有本质区别。他承认曾公开支持预制菜发展,但强调“西贝当前未使用任何预制菜产品”。
罗永浩则持续质疑。9月12日,他发布10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并寻求食品检测专家协助,试图通过专业设备验证菜品烹制时间。对于西贝的后厨开放举措,他调侃称:“能把现做菜做出复热口感,堪称科技奇迹。”
业内人士指出,西贝“中央厨房+门店现制”模式处于政策模糊地带。例如,门店现制菜品是否包含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尚未明确,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企业宣传亦存在操作困境。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应明确告知消费者,隐瞒或误导行为可能侵犯知情权,甚至构成消费欺诈。
目前,双方争议仍未平息。西贝坚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罗永浩则表示无论官司结果如何,此事都将推动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及相关立法完善。这场风波亦引发公众对预制菜行业规范与餐饮透明度的持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