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预制菜之争西贝败下阵?给贾老板支招:先止损再整改或能逆风翻盘

   时间:2025-09-14 12:01:0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餐饮行业近期掀起一场舆论风波,焦点集中在知名品牌西贝与网络红人罗永浩的公开交锋。这场争议源于消费者对预制菜使用的质疑,将西贝推向风口浪尖。

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连续发布三十余条动态,并开启直播专场,将话题热度推向顶峰。他巧妙避开"预制菜存废"的直接争论,转而强调"消费者知情权"这一核心诉求。这种策略迅速获得大量网民支持,使西贝陷入被动应对的局面。

在直播过程中,罗永浩展示多组证据:西贝后厨使用的冷冻黄花鱼柳保质期达18个月,羊排预制包标注24个月保质期,甚至儿童餐中的鲈鱼也含有多种添加剂。他特别指出,标价21元的馒头与米其林餐厅菜品对比,质疑其价格合理性。这种"摆事实+情绪共鸣"的组合拳,引发消费者强烈共鸣。

面对质疑,西贝迅速推出多项整改措施,包括上线"透明厨房"直播、推出罗永浩推荐套餐等。但这些举措未能扭转舆论态势,反而因前后表述矛盾加剧信任危机。某门店厨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先称鸡汤现熬后改口称使用料包,这种自相矛盾的回应成为舆论笑柄。

深层矛盾在于定价策略与消费预期的错位。数据显示,西贝人均消费达90元,远超同类品牌老乡鸡(25元)、乡村基(27元)。虽然定位"家庭欢聚餐厅"并强化儿童餐服务,但高客单价与预制工艺的结合,触碰了中产家庭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预制菜标准存在官方定义与民间认知的差异。根据现行规范,仅完全预加工的菜肴才算预制菜,但消费者普遍将任何提前处理的食材都视为预制。这种认知鸿沟,使餐饮企业陷入"解释即掩饰"的困境。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采访中表现强硬,表示"宁可不做生意也要澄清是非"。但这种态度在互联网时代显得不合时宜,与海底捞、巴奴等品牌危机公关中的柔性应对形成鲜明对比。餐饮业者指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企业形象修复远比争论对错更重要。

目前争议呈现三大焦点:预制工艺的透明度、产品定价合理性、菜品质量稳定性。消费者普遍反映,西贝部分菜品存在"价格虚高"问题,此前"3只蒸饺29元"的争议仍历历在目。这种质疑在预制菜话题催化下,演变为对品牌价值的整体否定。

业内人士建议,连锁餐饮应对此类危机需把握三个原则: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符合消费预期的定价策略、清晰的产品定位。特别是针对家庭消费群体,需在便利性与品质感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因工艺说明不清引发信任危机。

这场风波暴露出中式餐饮规模化发展的普遍困境。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升,企业需要在成本控制与品质承诺间作出更审慎的权衡。如何既保持扩张速度又维护品牌口碑,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