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50家聪明公司”榜单引发科技界广泛关注。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中国创新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能力成功入围,成为全球科技生态中备受瞩目的新生力量。
该榜单自2019年首次设立“中国支点”概念以来,持续聚焦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今年评选以“突破边界”为核心导向,从技术创新力、全球化布局和商业化效率三大维度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审视“扎根中国、引领全球、服务本土”的创新主体。与往年“中国聚力”“中国引领”等主题相比,今年更强调技术扩散与产业融合的边界突破。
从产业分布看,AI与计算、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芯片、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AI企业占比最高,涵盖从基础算法到行业应用的完整链条;机器人领域则集中呈现了工业自动化与消费级产品的双重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不仅包含阿里巴巴、华为、比亚迪等行业巨头,也涌现出玻色量子、面壁智能等成立不足五年的初创企业,形成多层次创新生态。
全球化能力成为重要评选标准。英伟达(NVIDIA)、帝斯曼-芬美意(dsm-firmenich)等跨国企业凭借中国本土化创新入选,而库犸科技、稀宇科技等本土企业则通过技术输出打开国际市场。这种双向流动印证了中国科技生态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的转变。
完整入选名单(按拼音首字母排序)显示,硬科技企业占比超过60%。除了科技巨头,剂泰科技、英矽智能等生物计算公司,蓝箭航天、星河动力航天等商业航天企业,以及思灵机器人、擎朗智能等特种机器人企业的入围,折射出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中外合资企业如多邻国(duolingo)的入选,则体现了跨文化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该榜单定义“聪明公司”需同时具备技术敏捷性与市场洞察力:既能通过原创性技术解决产业痛点,又能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例,其通过AI大模型与垂直行业深度结合,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宇树科技则凭借四足机器人技术,同时打开工业巡检与消费级市场。
在同期发布的科技资讯中,苹果iPhone 17搭载自研N1芯片的消息引发硬件领域讨论,而关于“是否存在50家笨公司”的调侃,则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创新效率的高度关注。这份跨越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和技术路线的榜单,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科技竞争的新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