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菜鸟总部,一场关于物流行业与电商趋势的深度分享会上周三悄然举行。尽管菜鸟业务常被视为缺乏“性感”的商业叙事,但CEO万霖的近一小时演讲,却为外界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新视角。
万霖的演讲从中国电商行业的现状切入,他指出,尽管中国电商渗透率已接近50%,且每年仍以2%的速度增长,但全球电商市场的平均增速已从两位数放缓至8%左右。特别是今年,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如同“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税调整潮,这无疑给跨境电商带来了巨大挑战。成本、标准和门槛的提升,使得跨境电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万霖观察到,随着电商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传统2B供应链与电商供应链的界限逐渐模糊。如今,许多中国企业的电商渗透率线上线下已各占半壁江山,维持两套独立的供应链显然不再是最优选择。2B与2C电商供应链的融合,正成为主流需求与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国内即时零售的兴起也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万霖认为,即时零售要成为主流商业模式,背后供应链的变化将是决定性的。如何通过原有的区域仓、前置仓模式更好地匹配即时零售的需求,成为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物流模式的转型上,万霖指出,从单一市场依赖转向“多中心+组合模式”已成为趋势,以规避关税政策风险。同时,跨境物流也从“专攻特定平台”转向“多元化组合”,兼顾自建仓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以提升物流网络的稳定性与成本可控性。
技术,作为物流变革的隐形推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万霖提到,智能化升级与数据基础的强化是物流变革的两大支柱。AI技术的赋能,从智能客服到订单管理再到路径规划,都极大提升了效率与个性化服务能力。而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如无人车、分拣机器人、机械臂等,正逐步替代人工环节,推动物流行业的自动化进程。
以菜鸟为例,自2016年开始投入物流无人车研发以来,其作为通用的底层技术,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物流无人车市场仍是一场“长期战役”,但在AI的加持下,数字物流、底层能力建设以及端到端的无人化都正处在加速状态。
在战略定位上,万霖表示,菜鸟将从过去专注服务阿里,转变为一个更加开放、去服务所有客户、所有平台的公司。同时,聚焦全球供应链、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递及全球科技服务四大板块,构建公共物流网络。他强调,尽管聚焦国际,但国内业务依然重要,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将是菜鸟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基石。
在业务发力方向上,万霖透露,菜鸟将强化国内外仓储网络,推广“区域仓+前置仓”模式,以降低履约成本。同时,加强跨境网络建设,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流向变化,满足全球范围内的物流需求。本地化交付也是菜鸟的重点之一,海外本地物流已拓展到9个国家,并将不断延伸覆盖、加深业务触达。
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菜鸟还在为大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中小客户推出标准化产品。这需要联合生态伙伴开发集成化物流科技产品,如智能硬件+软件系统。目前,菜鸟已在20个国家建立交付和售后团队,以保障持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