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因大规模召回计划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此次召回涉及超11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通过OTA技术进行软件升级,以消除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已是小米汽车年内第二次因辅助驾驶问题启动召回程序,引发市场对其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度的关注。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告,此次召回范围涵盖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车型。问题集中在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上:在特定极端场景下,系统对障碍物的识别、预警或处置能力可能不足,若驾驶员未及时介入,将增加碰撞风险。小米汽车承诺通过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优化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动态车速功能,以提升辅助驾驶的可靠性。
此次召回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辅助驾驶问题采取行动。今年年初,该公司已因软件策略缺陷召回30931辆SU7,原因涉及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异常。两次召回均采用OTA技术解决,凸显智能汽车时代“软件召回”的常态化趋势。
智能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硬件定义”到“软件定义”的转型,OTA技术已成为修复软件缺陷的主要手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通过OTA方式实施的召回次数同比增长246.8%,涉及车辆超400万辆。特斯拉中国等车企也曾采用类似方式召回车辆,升级后视摄像头或转向系统软件。
尽管市场对小米此次召回反应平稳,部分观点认为OTA升级减少了用户的时间成本,但年内两次召回均与智能辅助功能相关,仍暴露出其技术能力的提升空间。智能驾驶是小米汽车的核心战略之一,公司早在2021年便通过投资纵目科技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并在2023年宣布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计划2024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然而,技术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尽管官方调查尚未公布结果,但该事件已对公众对智能驾驶的信任造成冲击。此后,小米悄然将订购页面中的“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并强调相关功能需驾驶者时刻关注路况。
尽管面临挑战,小米仍在辅助驾驶领域持续投入。今年7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透露,小米与英伟达正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软件。此次召回后,小米汽车表示将坚持“用户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OTA升级逐步完善辅助驾驶功能。如何重建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心,已成为小米及整个行业需要共同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