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反内卷浪潮下,化工行业投资机遇几何?汤龑深度剖析配置逻辑与市场走向

   时间:2025-09-22 19:24:32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反内卷政策成为贯穿产业链的共识性导向,资本市场对中游行业的配置价值再评估进程显著加快。作为典型的中游周期板块,化工行业因其独特的供需结构和政策敏感性,近期成为机构投资者重点研究的领域。国投瑞银基金经理汤龑从产业逻辑、政策路径、市场时机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反内卷背景下化工行业的投资框架。

针对政策层面为何聚焦中游行业的问题,汤龑指出,产能利用率差异和利润增速分化构成核心依据。数据显示,上游行业经供给侧改革后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左右,而中下游仅维持在70%区间;利润表现方面,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等上游领域保持正增长且盈利处于历史高位,中下游行业则普遍面临盈利压力。这种结构性矛盾促使政策资源向中游领域倾斜,光伏、汽车、快递等行业已率先出台具体措施,形成从官方表态到行业落地的完整政策链条。

在化工行业受益逻辑的解析中,汤龑构建了双路径分析模型。主动型路径依托行业自律机制,以有机硅、涤纶长丝、TDI等子行业为代表,这些领域具备集中度高、协同挺价成本低、现有产能开工率高但盈利水平低的特点,部分企业已通过协会平台开展价格指导尝试。被动型路径则依赖行政强制手段,纯碱、农药等子行业将面临装置技改和产能置换,具体措施包括淘汰服役超20年的石化装置、实施农药"一药一证"登记制度,同时严控新增项目审批和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供需两端的结构性改善构成化工行业核心投资逻辑。供给端呈现三大特征:在建工程增速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2024年多个子行业产能增速转负;反内卷政策通过产能约束降低龙头企业扩张意愿;市场对过剩产能的估值存在认知偏差,若价格出现趋势性抬升,前期过剩产能可能迎来价值重估。需求端存在显著错配修复空间,2021-2024年氨纶、涤纶等化工品需求保持5%-10%增速,但价格持续低迷,反内卷政策若能有效落实,仅下游补库存需求就可能带来5%-10%的增量,叠加房地产边际改善和海外降息周期,需求端存在多重改善预期。

关于当前配置时机的判断,汤龑提出三大支撑要素。周期股股价通常领先商品价格反应,行业可能已进入预期修复阶段;估值与商品价格呈现"双低"特征,基础化工、石油石化行业市盈率分位数处于历史极低水平,化工品价格分位数多在20%-30%;资金布局呈现积极信号,近期板块关注度持续提升,市场情绪逐步转向乐观。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当前时点的安全边际。

对于下半年市场走势,汤龑强调需区分情绪影响与基本面驱动。当前市场存在将本轮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简单类比的现象,但煤炭、有色、钢铁等上游行业在前期改革中已完成产能结构调整,当前盈利水平不具备大规模反内卷条件。本轮政策更应关注光伏、新能源车及化工部分子行业等产能过剩领域。在持仓策略上,将坚持"性价比优先"原则,对价格高位、基本面转弱品种保持谨慎,重点关注草甘膦、有机硅、多晶硅等尚未充分定价的中游周期品,同时根据基本面变化动态优化持仓结构。

在风险控制层面,汤龑特别提示需关注中游供给改革对上游的潜在影响。若上游板块情绪持续过热,基金将适时调整仓位比例。对于投资港股通标的的基金产品,需额外评估汇率波动和境外市场风险。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充分理解不同类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股票型、混合型、商品型等基金的收益预期与风险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匹配。

基金投资领域存在多重风险维度,既包括市场波动、管理效能等常规风险,也涵盖巨额赎回、技术故障等特定风险。定期定额投资虽能平滑成本,但无法规避投资本质风险。对于养老目标基金等特殊产品,投资者需明确"养老"名称不构成收益承诺。基金管理人承诺勤勉尽责,但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决策前应详细研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