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云激战正酣: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云谁将率先登顶“中国AI云第一”?

   时间:2025-09-25 16:03:0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首都机场的广告屏上,阿里云、火山引擎、百度云的三家广告牌并肩而立,形成一场无声的较量。广告语中频繁出现的“第一”“领先”等词汇,折射出中国AI云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场广告战背后,是云厂商在GPU算力、市场策略和客户结构上的全面博弈。

在杭州萧山机场,火山引擎的蓝色广告几乎覆盖了所有航站楼通道。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品牌,火山引擎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试图在阿里云深耕多年的杭州市场撕开一道缺口。这种“门口挑战”的态势,让中国AI云市场的竞争从技术层面延伸至品牌影响力领域。

机场广告的喧嚣背后,真正的战场在数据中心机房和财务报表中展开。2025年上半年,中国云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GPU订单量同比激增320%,大模型调用量突破536.7万亿Tokens,但行业平均折扣率已跌至38%。这种“量增价跌”的现象,暴露出云厂商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压力间的艰难平衡。

IDC数据显示,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占据大模型调用量榜首,阿里云以27%紧随其后。这种差距源于火山引擎的低价策略——其Token单价较行业平均水平低42%,配合早期储备的推理卡资源,迅速构建起流量优势。但调用量指标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覆盖私有化部署和一体机解决方案,这部分市场被阿里云通过通义千问等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悄然占据。

在营收维度,Omdia的报告呈现出另一番图景:阿里云以35.8%的市场份额领跑企业级AI云市场,其未来三年3800亿元的基建投入,更凸显出全栈能力的战略价值。这种差异源于评估口径的不同——调用量反映的是模型使用频次,而营收则涵盖IaaS、PaaS、MaaS的整体收入,以及长期合约带来的稳定现金流。

产品结构差异导致厂商战略分化。火山引擎采用MaaS推理+轻交付模式,通过低门槛、高性价比策略快速获取开发者市场。这种模式虽能快速提升调用量,但客单价较低,营收结构偏薄。阿里云则构建全栈解决方案,通过“算力+数据+平台+服务”的组合绑定大客户,虽然调用量增速较缓,但客单价和续费率保持高位。

客户结构进一步强化这种分化。火山引擎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开发者、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应用方,这类客户具有“高频低价、流失快”的特点,导致调用量波动较大。阿里云则聚焦大型企业和跨行业集团,通过多年期合同构建稳定营收,其客户平均合作周期达3.2年,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8年。

百度云选择差异化路径,将文心大模型深度嵌入政务、金融、交通等垂直领域。这种工程化、场景化的打法,虽然短期内难以在公有云调用量上显现优势,但单个项目金额可达数千万元级别。在某省级政务云项目中,百度云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成功击败多家竞争对手,展现出深度行业整合的能力。

资本投入成为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变量。阿里云3800亿元的基建计划,不仅涉及数据中心建设,更涵盖专用电力、定制化加速器等重资产领域。这种投入将资产负债表“重化”,短期利润承压,但能构建长期壁垒。评估资本效率需要关注四个指标:CAPEX到上架算力的转化率、单位算力全生命周期成本、高毛利产品占比和合同期负载率。

推理入口的争夺进入新阶段。单纯Token调用量的竞争已现疲态,厂商开始转向工作流升级、私有化部署和新交互形态。某云厂商通过将API调用升级为包含检索、工具调用和长时记忆的工作流,使客户留存率提升27%。同时,支持私有化部署的解决方案,让企业数据无需出域,这类项目的毛利率较公有云高15个百分点。

技术路线选择呈现分化趋势。平台聚合模式通过接入多模型实现快速扩展,但依赖上游供应;全栈自研模式通过软硬协同优化性能,但面临高研发门槛。折中方案逐渐浮现:在推理调度、隐私计算等核心环节坚持自研,同时在通用模型供给上保持开放。某厂商通过这种策略,将单位推理成本降低34%,同时模型路由成功率提升至92%。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