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跨越山海追星梦:“益”起看星空公益研学带偏远地区师生探秘天文世界

   时间:2025-09-27 10:19:1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伊利集团资助的“益”起看星空公益研学活动近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四川省西昌市礼州小学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的20名师生,通过为期五天的沉浸式学习,近距离触摸了天文科学的魅力。

活动期间,师生团队先后探访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及北京古观象台。在古观象台,当孩子们亲手触摸明代浑仪等古代天文仪器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原来没有望远镜的时代,古人也能如此精准地记录星象!”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带队教师杨阳透露,参与研学的9名五年级学生均通过双重标准选拔:既要求暑期天文直播课综合表现优异,也需积极参与“科普资源捐赠”公益行动。

西昌市礼州小学的选拔则更侧重“兴趣激励”与“需求帮扶”。带队教师李进介绍,9名学生分别来自四、六年级,其中不乏家庭经济困难者。“我们优先选择对天文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比如有个学生因考试中‘月球无水’的判断题引发探索欲,最终通过努力入选。”该校学生毛姿涵回忆道:“当时按老师教的‘遇到未知选否定’答题错了,后来才知道月球极地存在微量水冰,这种不断修正认知的过程太有趣了。”

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让美好发声”互动展中,孩子们通过六大公益项目展区深度感知社会关怀。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的张浩凯在“时光邮局”展台拍摄了自己“80岁的样子”,并认真盖下“健康长乐”的纪念章。礼州小学的孩子们则展现出更质朴的期待——有人出发前打印古观象台攻略标注“必看仪器”,有人携带笔记本准备记录见闻,还有人反复向老师确认行程细节,生怕错过任何观测机会。

活动特别设置的“月球基地”模型搭建环节,让孩子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当看到自己用环保材料制作的“登月舱”时,礼州小学四年级学生吉克木果兴奋地说:“原来书上的轨道计算真的能变成实物!”两位带队教师均表示,此次研学最大价值在于“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杨阳老师感慨:“当孩子们站在曾被课本提及的仪器前,那种震撼远超任何语言描述。”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形成“教具捐赠+研学实践”的双轨模式。截至目前,已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11所学校投放2000套天文教具课程,带动98名师生参与实地研学。2025年,合作范围扩展至呼和浩特、西昌两地30余所学校,12000套“天文探索教具包及在线课程”的落地,标志着项目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通过持续输送科普资源与体验机会,该公益行动正为更多偏远地区青少年打开仰望星空的大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