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川渝携手共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城经济圈中蓬勃发展

   时间:2025-09-27 15:53:0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动下,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正迈向更高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两地汽车总产量达34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8.7万辆,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动力电池产能中超过两成来自川渝地区。这一成绩使川渝成为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平均每9辆国产汽车就有1辆产自这片区域。

产业协同的深度体现在多个维度。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双核"引擎,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雏形。长安汽车作为典型案例,其供应链网络中四川企业达50家,直接带动川渝地区683家配套企业,创造就业岗位12万余个。以第四代CS75 PLUS为例,该车型的车灯芯片由天府新区易冲半导体供应,而核心零部件则通过川宁江山川机械的物流网络实现"当日发车、次日达"的高效配送。

技术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更为显著。在两江新区果园港综合保税区,重庆九洲智造的车间内,搭载四川技术基因的电机控制器系统正批量下线。这些产品不仅服务于本地新能源汽车,更出口至全球市场。"重庆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开辟了新空间",九洲集团西南区域总监曹坤鹏指出。与此同时,重庆梧桐车联与成都中瓴智行合作开发的智能座舱平台,成为国产虚拟化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多点合作的网络正在川渝大地全面铺开。重庆与宜宾、广安、绵阳、遂宁等城市打破行政壁垒,在产业布局、物流通道、政务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宜宾三江新区与两江鱼复新城共建的产业示范园,累计互采订单超百亿元,合资建设的电泳涂装生产线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川渝高竹新区则成为动力电池产业的新高地,时代长安项目投资50亿元打造的25GWh产能基地,预计年产值超180亿元,周边6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30分钟供应链"。

区域配套率的提升印证着协同效应。据重庆市经信委统计,当前"重庆造"汽车的本地化配套率已突破80%。这种深度融合吸引着更多企业布局。成都秦川物联网在北碚园区的一期项目,将形成1500万套传感器年产能,预计年产值1.5亿元。"重庆的产业基础和双城经济圈的协同优势是关键",公司总经理苏畅透露,该项目已获得赛力斯、长安等主机厂订单,同时博世、科勒等国际客户也在合作名单中。

技术协同的触角还在延伸。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为两江新区的中国汽研提供算力支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绵阳运营)重庆分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创新中心建立合作,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流动。遂宁森帝汽配作为长安汽车最大管路供应商,国内市场份额达10%,其产品同时供给东风小康等企业,展现着产业链的辐射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