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旅客通过购买中转联程机票并放弃后续航段的方式节省出行成本,这一现象引发航空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某些中转航班价格较直飞航班低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但航空公司已开始采取措施防范此类行为。
北京旅客宋女士今年8月前往贵州旅游时,发现直飞航班经济舱价格普遍超过千元。在朋友建议下,她购买了贵阳经北京中转至大连的联程机票,总价仅842元。办理值机时,工作人员询问是否需要将行李直运至终点,宋女士明确拒绝后,对方随即询问是否放弃后续航段。"这让我意识到这种操作可能并不罕见。"她最终成功提取行李并完成首段航程,还申请退还了60元税费,实际支出782元。
类似情况在元旦假期也有发生。计划前往厦门的李女士发现,北京直飞航班价格普遍在800元以上。经过多平台比对,她选购了北京经广州中转至厦门的航班,总价595元。到达中转地后放弃后续航段,最终通过申请退还税费,实际花费降至310元。但李女士也表示,这类优惠机票需要逐个城市搜索,且需确认行李提取规则,操作较为繁琐。
在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中转机票价格优势明显。以10月6日南充至广州航线为例,直飞最低票价1265元,而经南宁中转的航班仅需530元,差价达735元。11月14日北京至青岛航线中,直飞价格1985元,经贵阳中转的航班最低570元,相差1415元。不过并非所有中转机票都存在价格优势,部分航班已明确标注行李将直运至最终目的地。
针对这种"弃程购票"现象,多家航空公司已出台应对措施。海南航空今年7月发布提示,英国航线经停、中转及通程联程客票将实行全程值机,行李直运至终点站,旅客无法在中转地提取。若乘客中途终止行程,后续航段将自动取消,且多次故意弃程者可能面临购票限制。厦门航空、吉祥航空客服也表示,不建议乘客放弃后续航段,否则可能影响未来购票或退费权益。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行为存在法律风险。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牛培山律师表示,航空公司《运输总条件》通常规定机票须按航段顺序使用。旅客购买联程票即视为接受全程运输合同,故意放弃后续航段构成根本违约。航空公司基于乘客完成全程旅行的预期给出优惠价格,弃程行为破坏了商业模型。他同时提醒,航空公司采取限制措施需遵循公平原则,建立分级管理机制,避免"一次违规永久限制"的过度处罚。
民航专家郭佳认为,中转机票价格优势源于定价策略,但旅客弃程行为可能影响航空安全、增加运营成本,尤其在春运等客流高峰期会造成资源浪费。他建议航空公司优化定价机制,在保障运营效率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平衡旅客需求与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