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硬核动力技术领航 航天科工31所助力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时间:2025-10-04 11:29:0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战略部署的持续推进,这一新兴领域正从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应用加速转型。作为航天动力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第三十一研究所通过构建“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生态协同”的创新体系,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该所所长凌文辉透露,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现已形成覆盖涡电、活塞、涡扇三大动力品类的产品矩阵。其中涡电动力系列已完成60千瓦至400千瓦级样机研发,活塞动力产品线包含10千瓦重油机、75千瓦重油机及100千瓦汽油机,涡扇动力则实现600公斤至1000公斤推力产品的批量生产。针对eVTOL飞行器、工业级无人机及通用航空器等多元场景,研发团队正着力突破更大功率动力系统的技术瓶颈。

在智能化升级方面,科研团队创新融入多项前沿技术。通过集成一键启动系统,设备操作复杂度降低60%;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应用使硬件成本缩减40%;智能热管理系统实现发动机核心部件温差控制在±2℃以内;基于“削峰填谷”算法的电能管理方案,使航时提升15%的同时油耗下降12%。这些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动力系统对复杂空域环境的适应性。

长三角地区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为技术转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苏州产业基地毗邻上海等高校集聚区,形成了“1小时科研人才圈”,能够快速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院校的研发资源。目前,该所已与2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联合攻关机制,在盛泽湖低空无人示范岛完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12类场景的实飞验证。

在生态构建层面,第三十一研究所创新采用“平台驱动+开放合作”模式。依托苏州空天动力研究院这一核心载体,整合增材制造、数字仿真等公共技术平台,将动力系统研发周期压缩30%。通过与新能源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已形成覆盖动力装置、飞行平台、空域管控、应用服务的全链条技术体系,相关成果在长三角地区完成32项知识产权布局。

凌文辉指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突破十万亿元,通用航空器保有量有望达到千万级规模。当前研发重点已转向混合电推进系统、氢燃料动力等新一代技术,旨在构建适应城市空中交通、偏远地区物流等新型应用场景的动力解决方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