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过半,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自驾出行成为今年假期主流方式,占出行总量近八成。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占比达20%,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随着长假期间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需求激增,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有限、排队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再次引发车主担忧。
为应对假期充电高峰,多地推出创新服务举措。江苏常州天目湖服务区作为长深高速重要节点,新增4台160千瓦快充桩,并实施“分流充电”策略:对选择充至70%电量的车主发放优惠券,有效提升充电效率。湖北十堰则在武当山景区周边加密充电桩布局,当地运维部门提醒车主,当仪表盘电量低于30%时需立即充电,充电期间切勿滞留车内,可通过微信“出行服务”实时查询充电桩位置。
吉林省针对G331国道自驾游需求,开放沿线8个服务区、48处加油站的200个充电桩,并在车流量大的区域部署“移动充电方舟”应急车,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灵活补能方案。这些措施显著缓解了假期充电压力,部分服务区排队现象得到改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建议,新能源车主出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出发前一晚将车辆充满电,使用导航软件预设行程,查看沿途充电桩分布、功率及排队情况,规划3个备选服务区。出发前需检查电池健康度(不低于80%)和充电接口状态。充电时可选择清晨或晚间错峰时段,优先使用120千瓦及以上快充桩,无需每次充至100%,80%电量即可平衡效率与电池保护。
车主可考虑下高速后充电,高速出口5公里内的商场、酒店停车场充电桩使用率较低,且费用可能更优惠。部分充电平台支持预约功能,提前锁定充电时间可减少等待。这些策略能帮助车主更高效地完成补能,缓解长途出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