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片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器件,依托光生伏特效应实现光电转换,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根据工艺差异,光伏电池片分为N型与P型两大技术路线,其中N型产品涵盖TOPCon、xBC及HJT三种类型,P型则以PERC电池片为主导。
作为全球光伏电池片制造的核心基地,中国近年来持续扩大产能规模。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光伏电池片总产能达1302.6GW,较上年增长40.1%,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扩张趋势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密切相关,从硅料到组件的完整产业生态为产能释放提供了坚实基础。
产量方面,2021年至2024年间,中国光伏电池片年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电池片产量突破334GW,同比增长7.7%,反映出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双重提升。产量增长背后,是技术迭代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使得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出货量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行业繁荣。2021年至2024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出货量从180.2GW跃升至563.2GW,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6.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力需求攀升、光伏发电经济性凸显以及技术路线快速迭代。特别是在分布式光伏与大型地面电站的双重驱动下,产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在细分技术领域,N型TOPCon电池片凭借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成为当前最主流的技术路线。2021年至2024年,TOPCon电池片出货量从4.8GW激增至390.8GW,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00.4%。这一爆发式增长吸引了众多厂商布局,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技术普及。
行业研究机构指出,光伏电池片市场的持续扩张,既源于全球能源转型的刚性需求,也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与技术创新能力。随着N型技术占比逐步提升,产业链将面临新一轮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高效产品与差异化服务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