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雷军“诉苦”叙事遇审美疲劳?小米智能网联时代需新故事

   时间:2025-10-17 22:10:4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公布了一组亮眼数据:小米汽车上市仅一年半,累计交付量已突破40万辆。与此同时,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也引发关注——组合辅助驾驶项目首期投资达57.9亿元,专属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800人。然而,这份成绩单背后,雷军在近期公开演讲中坦露的"创业焦虑"却成为另一焦点。

从2020年首次公开演讲至今,雷军逐步构建起独特的"诉苦式"叙事体系。这种模式以展示成就为铺垫,转而聚焦创业过程中的困境与内心挣扎。2020年小米十周年演讲《一往无前》中,他首次将供应链危机、国际市场挫折等"不完美"经历公之于众;2021年《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则揭秘了美国制裁下市值蒸发3000亿的至暗时刻;2022年《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更将个人挫折与品牌发展深度绑定,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叙事策略在2024年达到高潮。当年《勇气》演讲中,雷军详细讲述了造车决策背后的故事:为确定技术路线,他带队走访10座城市、完成85场行业访谈;在产能布局上,力排众议设定7.6万辆年目标,突破工厂物理存储极限。通过亲历170余辆试驾、考取赛车执照等细节,他成功塑造出"逆风翻盘"的创业者形象。即便到2025年,当小米汽车已站稳脚跟时,他的演讲仍保留着"艰难决定""至暗时刻"等经典元素。

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逻辑为这种叙事提供了土壤。面对"组装厂"的质疑,雷军以"受困者"姿态拉近与用户的距离。2025年演讲中,他讲述SU7 Ultra征战纽北赛道的波折:团队连续发送20多封邮件未获回应,争取到的测试时间因大雨取消。最终以"努力交给天意"的感悟,将产品测试转化为励志故事。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用户对产品瑕疵的容忍阈值,更将购买行为转化为对"创业精神"的支持。

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技术攻坚阶段,这种叙事模式正面临挑战。有行业观察者指出:"成熟的世界级企业都经历过风浪,中国科技企业需要减少'苦情'叙事。"2025年9月演讲中,雷军虽承认小米已取得成功,但反复强调的"焦虑"仍被媒体批评为"预制味过重"。消费者开始关注演讲未提及的内容,例如在回顾造车历程时,他未对汽车安全争议作出回应,这种选择性呈现引发专业领域质疑。

在智能驾驶等硬核科技领域,过度依赖情感营销可能削弱专业形象。当竞争对手强调技术突破时,诉苦叙事已难以成为最优选择。2025年大会上,雷军的表态出现微妙变化:他不再局限于小米的个体故事,而是呼吁行业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全行业团结,共建共享新生态"的表述,标志着叙事重点向技术投入与产业贡献转移。他首次公开智能驾驶领域具体数据,并表示将以更开放姿态与同行合作。

这种转变折射出产业竞争焦点的迁移。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核心技术突破已成为关键战场。雷军是否会调整演讲策略,让行业共识与技术突破取代"苦难故事",成为新的叙事核心?在自动驾驶领域,最终决定话语权的或许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