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小米与理想两大品牌的博弈尤为引人注目。9月底的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雷军罕见地为理想i6公开背书,称其“值得消费者考虑”,而理想CEO李想迅速在社交平台回应致谢。这场看似友好的互动,实则暗藏两家企业在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上的激烈交锋。
小米近期在SUV领域的布局引发行业震动。其首款大型六座SUV谍照曝光后,方正硬朗的外观与三排座椅设计成为焦点。该车型搭载1.5T四缸增程器与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覆盖200-400公里区间,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1500公里,直接对标理想L9与问界M9。尽管官方对增程技术路线保持谨慎,但市场普遍预测其将延续“高配低价”策略,起售价或比竞品低5-10万元。这种定价策略在小米SU7上已得到验证——该车型通过流金粉、丹霞紫等女性向配色及智能化妆镜等细节设计,成功打开女性市场,部分用户甚至因颜值当场下单。
理想则在十周年发布会上打出“纯电+年轻化”组合拳。新推出的i6定位5座纯电SUV,主打单身用户、小型家庭及女性群体,首次搭载“皇后座椅”概念,并标配双腔空气悬挂、冰箱及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限时减免价较小米YU7低1.38万元,上市5分钟大定即突破1万台。但这一成绩部分归功于1万元现金优惠及静音电吸门等权益,且产能限制问题依然突出。理想产品线负责人透露,i6首销期间优惠力度堪比“折上折”,但限时权益结束后能否维持竞争力仍是未知数。
理想的纯电转型之路充满坎坷。此前旗舰车型MEGA因造型争议市场遇冷,被业内视为“最贵学费”;后续i8又因配置复杂、定价模糊导致开局不利。如今i6承载着突破用户结构单一(35岁以上男性占比超70%)的重任,但外观设计仍被部分女性用户认为“保守”。社交平台上,关于“没结婚选小米,结完婚选i6”的讨论持续发酵,前者因颜值受青睐,后者则以空间优势见长。为打破刻板印象,理想启用易烊千玺代言,试图通过年轻化营销吸引女性用户,但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产能瓶颈成为两家企业的共同挑战。小米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去年双班运营仍难满足需求,YU7等车型等车周期近一年。尽管二期工厂已通过验收,但产能爬坡需要时间。理想i6同样面临供应压力,短期内难以通过销量提振重回巅峰。数据显示,7月增程车销量同比下滑11.4%,而纯电动车销量增长24.5%,部分依赖增程路线的车企已开始战略转向。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两家企业展现出鲜明差异。理想试图通过“增程守家庭,纯电绑年轻”实现双线作战,但增程器稳定性、油耗表现及售后成本仍是家庭用户关注焦点。小米则以“人车家全生态”体验为卖点,杀入增程SUV市场,但若想以高性价比切入,必须在堆料与利润间找到平衡点。理想规模换毛利率的策略同样面临风险——若销量规模不足,其盈利预期可能落空。这场攻防战中,谁能在产品定义、用户洞察与供应链管理上更胜一筹,或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