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跨越世纪的科学家情谊:杨振宁与邓稼先挚友同心,和李政道携手共进又留遗憾

   时间:2025-10-18 18:54:1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据权威媒体报道,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这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家,不仅在物理学领域留下了璀璨的成就,更以真挚的友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堪称科学界的传奇。两人自少年时期便结下深厚情谊,从北平崇德中学到西南联大,再到美国留学期间的同窗共读,50年的交情亲如兄弟。1971年,杨振宁冲破重重阻碍首次回国访问,与阔别22年的邓稼先重逢。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中,杨振宁向邓稼先求证中国原子弹是否完全自主研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邓稼先随后专程致信,告知中国核武器研制确无外国人参与,这封短信让杨振宁热泪盈眶。

这段经历被杨振宁写入《邓稼先》一文,该文曾入选初中语文教材。文中他深情回忆:"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最知心的朋友,我们的关系超越了学术,更胜似兄弟。"1986年杨振宁看望病中邓稼先的合影,成为两人深厚情谊的珍贵见证。在杨振宁百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他动情表示:"50年前稼先写下'千里共同途',如今我懂你的意思了,这50年我走的路,符合你的期望。"

杨振宁曾这样评价邓稼先:"他是最不引人注目却最能凝聚人心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农民最朴实的品格。"1949年两人在芝加哥大学的合影,定格了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在唁电中写道:"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我永恒的骄傲。他的一生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没有彷徨矛盾。"

在科学史上,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关系同样引人注目。这对曾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便以此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对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对粒子物理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这段合作在1962年戛然而止。

2008年杨振宁在东莞理工学院讲座中,多次表达对这段关系破裂的遗憾。他回忆两人曾在芝加哥大学时期亲密无间,不仅合作十数载,更曾凑钱买车共游美国西部。对于最终的分道扬镳,杨振宁引用古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此生未了因"来形容心境,称这是"一生最遗憾的事"。在郑州的讲座中,他再次展示1962年前与李政道在美国的生活照片,那些共同猜字谜、自驾游的画面,成为他心中珍贵的记忆。

尽管与李政道的合作以遗憾告终,杨振宁仍坦言:"李政道是我最成功的合作者,我们的合作让很多人羡慕甚至嫉妒。"这段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的关系,在杨振宁看来是人生一大悲剧。两位科学巨匠的友谊故事,与他们各自的学术成就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独特的篇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