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FAST再显神通:首次精准捕捉恒星黑子区毫秒级射电暴信号​

   时间:2025-10-18 19:37:5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日借助"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得突破性发现——首次在恒星黑子区域捕捉到毫秒级射电暴信号。这项成果为直接观测恒星小尺度磁场结构开辟了全新路径,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恒星黑子作为太阳及其他恒星表面的强磁场区域,其剧烈活动会对地球空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太阳黑子爆发引发的磁暴可能干扰卫星运行、通信网络和电力系统,而红矮星等活跃恒星的黑子活动强度更高、频率更密集。长期以来,直接测量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结构始终是天文领域的难题,传统观测手段难以捕捉磁场引发的瞬态射电信号。

研究团队在距离地球约16光年的红矮星AD Leo上,通过FAST探测到一种特殊射电暴。该信号频率变化速率达每秒8GHz,远超此前同类观测记录。分析表明,如此高速的频率漂移要求辐射源必须位于恒星表面附近的高强度磁场区域。结合恒星磁场模型,团队确认信号源自黑子上方的小尺度磁场结构,而非传统认为的大尺度磁场区域。

这项突破得益于FAST的独特性能。相较于传统设备小时级或分钟级的观测分辨率,FAST将时间分辨率提升至"亚毫秒"级,能够精准捕捉恒星射电辐射的瞬时变化。田晖教授指出,这种超高灵敏度和分辨率使FAST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具备此类观测能力的设备,为研究恒星磁活动机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研究证实,恒星黑子区域的磁活动能够将电子加速至极高能量,这些高速电子在磁场中做回旋运动时会产生特征性射电辐射。通过分析这些射电信号,科学家可直接反推恒星表面小尺度磁场的结构特征,为理解恒星磁活动的产生机制提供了全新观测维度。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