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大讯飞总部,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学研交流活动吸引了数学学院师生的目光。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对话,参与者不仅见证了国产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智能时代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展厅内,讲解员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了科大讯飞的发展脉络。从深耕语音识别技术到构建覆盖教育、医疗、政务等多领域的智能生态,这家以技术立身的企业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当听到企业通过持续迭代算法模型,在多语种语音合成领域实现国际领先时,在场师生纷纷感叹:"原来数学公式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能量。"
交流环节中,技术团队与师生展开思维碰撞。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博士后工作站的运作模式,以及针对应届生的"导师制+项目制"培养体系。来自复旦大学的李沛霖博士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可落地的语音合成技术。"从傅里叶变换到声学模型优化,每个技术突破都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功底。"她特别提醒学弟学妹:"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工程思维的培养,这是连接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关键桥梁。"

这场对话引发了强烈共鸣。数学学院带队教师指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本质上都是数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无论是神经网络的架构设计,还是大数据的建模分析,数学思维始终是破解技术难题的核心工具。"他鼓励学生把握智能革命带来的机遇,在交叉学科领域寻找创新突破点。
参访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有人惊叹于技术落地的复杂程度,有人则对职业发展规划有了新思考。这场连接学术殿堂与产业前沿的对话,不仅展现了数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更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