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驾驶技术日益渗透日常出行的背景下,小米汽车近日正式推出“辅助驾驶保障服务”,为车主在使用智能辅助功能时构建起一道安全防护网。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度,更通过责任兜底机制展现了其对用户安全的重视,为智能驾驶的普及注入更多信心。
根据服务细则,该保障覆盖车辆开启行车辅助或泊车辅助功能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提供车险赔付之外的补充权益。具体适用场景需满足两个条件:事故责任经交警判定由车辆方承担,且事故发生前5秒内辅助驾驶功能处于激活状态。服务范围涵盖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拨杆变道、领航辅助等七大核心功能,以及寻位泊车、自动泊车等泊车场景,形成从高速巡航到城市泊车的全场景覆盖。
用户权益的获取与使用流程设计简洁透明。车主通过“小米汽车App-服务-权益中心”即可查看完整条款,系统会自动记录功能激活状态与事故时间点的关联数据,作为权益生效的核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该服务明确不替代商业车险的赔付责任,而是聚焦于填补现有保障体系的空白,例如事故中的车辆贬值损失、临时交通费用等间接损失。
这项创新服务背后,是小米对智能驾驶安全逻辑的深度重构。通过将功能使用状态与事故责任进行技术化绑定,企业不仅为车主提供了清晰的权益边界,更倒逼自身不断优化辅助驾驶算法的可靠性。例如,在领航辅助功能中,系统需实时监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若检测到脱手或分心行为,将自动降低功能权限并触发安全提醒,从源头减少事故风险。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L2+级辅助驾驶功能成为新车标配,用户对安全保障的需求正从“基础防护”向“责任兜底”升级。小米的探索或将引发连锁反应,推动更多车企建立类似的风险共担机制。这种转变不仅关乎用户体验,更可能重塑智能驾驶时代的商业规则——当技术责任与品牌信誉深度绑定,企业将更主动地投入资源优化算法,形成“安全投入-用户信任-市场扩张”的良性循环。
目前,该服务已随小米汽车全系车型上线,车主可在提车时同步领取权益。企业透露,未来将基于用户反馈持续迭代服务条款,例如探索针对特定场景的定制化保障方案,或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专属产品。这场由技术创新引发的安全保障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智能驾驶时代的用户价值坐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