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最新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规模达到247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8%,超出市场此前2452亿元的预期值。不过在利润端,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72%至103.5亿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85%至53.7亿元,自由现金流由正转负,净流出218.4亿元。公司管理层将盈利压力归结于对核心业务升级和新兴领域的战略投入。
云智能板块成为财报最大亮点,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4%至398.2亿元,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增长29%,公共云和AI相关产品贡献显著。据第三方机构Omdia报告,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占据35.8%份额,连续九个季度保持AI产品收入三位数增长。财务数据显示,云业务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35%至36亿元,在高速扩张中维持健康盈利水平。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透露,近四个季度已在AI和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约1200亿元资本开支。
国内电商业务呈现结构性变化,新组建的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整合了淘天、饿了么、飞猪等业务,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至1326亿元。核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约3500个天猫品牌已接入线下门店即时零售网络。即时零售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淘宝闪购"带动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60%至229亿元。为强化用户体验,本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比从13.7%跃升至26.8%,产品开发费用增长21%,导致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76%至105亿元。
国际业务板块实现历史性突破,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经调整EBITA盈利1.62亿元,较去年同期29.1亿元亏损大幅改善。速卖通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提升运营效率,推动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带动整体收入增长10%至348亿元。该板块的扭亏为盈,标志着集团全球化战略进入收获期。
在AI应用领域,阿里巴巴本周宣布旗下"千问"App公测首周下载量突破1000万,增速超越同类产品。这款大模型应用被视为抢占AI入口的关键布局,光大证券分析师指出,其能否有效驱动消费业务将成为影响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财报中强调,当前处于技术基础设施构建期,将持续投入打造AI驱动的生活服务与电商融合平台。
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给予积极回应,盘前交易时段股价涨幅超过4%。尽管净利润指标承压,但云业务增长质量、国际业务盈利改善以及AI战略推进速度,均超出市场预期。分析师认为,阿里巴巴正通过结构性调整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价值,其生态协同效应和科技驱动能力将持续释放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