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行业传出一则引发广泛关注的消息:meta公司可能将数十亿美元的人工智能(AI)相关支出转向谷歌的张量处理单元(TPU),这一动向让市场对英伟达在AI加速器领域的地位产生新的猜测,担心其“近乎垄断”的局面会受到挑战。
受此消息影响,当地时间某日,英伟达股价在纳斯达克盘前交易中显著下跌,跌幅近4%,股价降至约175.44美元,与10月底创下的212美元高点相比有明显回落,盘后交易量超过2.5亿股。
在今年的AI竞赛中,英伟达被视为最大赢家。据相关数据,英伟达占据了80%—90%的AI加速芯片市场份额,部分估计甚至接近95%。其H100等GPU几乎成为所有主流AI模型训练的核心硬件,在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meta是英伟达GPU的重要客户之一。此前该公司曾在报告中透露,计划采购超过35万枚H100芯片,可见其对英伟达GPU的依赖程度之高。
然而,最新情况表明,meta正在与谷歌进行洽谈,计划从2027年起在其数据中心部署谷歌的TPU,并且可能最早于明年通过谷歌云租用TPU产能。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meta试图减少对英伟达依赖的信号。
英伟达GPU最初的应用场景是图形渲染、游戏和3D建模,后来被发现其在AI训练方面性能出色,逐渐成为通用型加速器的行业标准。而谷歌TPU自诞生起就是为机器学习任务量身打造的,作为专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在某些AI工作负载上具备更高的效率。
虽然TPU并不适用于常规计算任务,无法完全替代CPU或GPU,但对于追求大规模扩展能力的云服务商来说,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芯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算力规模,而算力规模在当下的AI竞赛中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尽管英伟达不会被完全取代,但巨头在采购策略上的任何细微变动,都会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
谷歌自十多年前推出TPU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内部核心技术使用。近年来,该公司正在加快TPU商品化的进程。在与Anthropic的合作中,谷歌承诺为其提供多达100万颗TPU。
另有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AI加速器市场正呈现出从单一主导向多元竞争转变的趋势。英伟达仍将在高性能通用GPU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谷歌凭借TPU的专用架构和高能效表现,正逐渐吸引更多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与此同时,AMD、定制ASIC厂商以及各大云厂商自研芯片的力量也在不断崛起,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在市场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