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洗霸跨界布局固态电池领域,电解质量产进度领先
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领域,一家原本专注于水处理技术的企业——上海洗霸(603200.SH)正悄然崭露头角。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如今已成为固态电池电解质量产进度上的佼佼者。
上海洗霸的跨界之旅始于2022年。当年,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携手,共同建立了“固态电池先进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一合作旨在攻克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粉体的产业化难题。经过努力,上海洗霸在年末便完成了工业化标准产线的建设工作。
时间推进到2024年,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牵头建设的吨到10吨级/年的锂离子固态电池粉体先进材料产线已经稳产一年以上,这一成就使上海洗霸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上海洗霸在2025年7月末还通过竞拍,以约1.1亿元的价格获得了有研新材(600206.SH)的硫化物电解质技术、专利、设备等资产。这一举措标志着上海洗霸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完成了“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的全面布局。有研新材的硫化锂生产工艺具有显著优势,其吨级量产及客户验证进度同样走在前列。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解质作为关键材料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按照材料不同,固态电池电解质可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等路线。其中,硫化物和氧化物逐渐成为主流方向。
氧化物电解质以其高安全性、机械强度突出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率先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实现了量产应用。而硫化物电解质则凭借超高离子电导率、支持高倍率充放电等优势,更适合全固态电池。尽管硫化物电解质的量产难度较大,但其多项优点仍使其成为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的主流方向。
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不仅限于电解质。公司还通过子公司山东复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的技术,开发出近零膨胀硅基负极材料。这一创新解决了硅基负极的体积膨胀问题,提升了其应用前景。
近年来,硅基负极已率先在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应用,搭载硅氧负极电池的小米、华为等旗舰手机实现了电池容量的显著提升。上海洗霸的硅碳负极材料年产10吨级产线已稳产一年以上,产品性能与品质测试结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得到国内消费电池大厂的技术和商务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其股价的大幅上涨。自年初以来,公司股价涨幅已超过170%,截至8月14日报收66.21元/股,总市值达到116.2亿元。
尽管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公司仍处于静默期,无法对电解质技术路线、硫化物优势、售价与降本等问题进行回应。然而,从公司的布局和进展来看,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