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近期的一系列言论,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在视频中的发言被网友批评为“傲慢”且充满“爹味”,甚至有网友将百果园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相提并论,质疑百果园是否想步其后尘。
面对舆论风波,百果园迅速作出回应,称原视频内容被剪辑,语境并不完整,因此造成了误解。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消费者的怒火,百果园依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自2023年上市以来,百果园的市值已经大幅缩水近70亿港元。根据百果园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将同比下滑不超过25%,归母净亏损将达到3.3亿至3.8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百果园的总门店数量已减少至4386家,与去年年底相比减少了逾700家。
余惠勇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与百果园一直以来被消费者吐槽的“高价低质”问题不无关系。不少消费者表示,百果园的水果价格昂贵,但品质却并未达到预期。有网友晒出自己的购物经历,如“3个苹果22元”、“10个橘子170元”等,加深了消费者对百果园“水果刺客”的印象。
以夏天常见的麒麟西瓜为例,百果园的价格远高于其他即时零售平台。这一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百果园在价格上的不亲民。
除了价格问题,百果园的“三无退货”服务也饱受争议。虽然这一服务原本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但由于水果消费的滞后性,消费者往往需要在回家品尝后才能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程序提交退货申请。然而,不少网友反映退货过程繁琐,甚至遭遇客服“扯皮”,质疑百果园“玩不起”。
百果园的品质问题与其加盟模式密不可分。全国五千多家百果园门店中,99.8%都是加盟店。加盟商越多,总部对品控的难度就越大,门店产品和服务质量就更依赖加盟商的“自律”。有加盟商表示,公司有时会不合理地压货,导致门店损耗增加,不新鲜、味道不好的水果退货也由门店自行负责。
近年来,百果园多次因销售隔夜水果、用腐烂水果做果切等欺骗顾客的行为以及水果含农药超标而遭到官方通报处罚。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百果园的品牌形象。
加盟商的经营压力已经传导至百果园的业绩上。不少加盟商因亏损而闭店,导致百果园加盟店数量大幅减少。同时,消费者的流失也加剧了百果园的业绩下滑。
余惠勇言论引发争议后,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直播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企业家在公众场合应注重沟通的艺术,避免引发误解。同时,他也表示永远不希望再有任何企业成为第二个钟薛高。
对于百果园而言,此次风波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物有所值”的真诚,而不是被定义的“高端”。百果园如果想要挽回口碑,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品质和服务等问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