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电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转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用户张雯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最初因寻求更多流量而尝试使用转转,但近期转转对C2C业务的限制,尤其是自由市场品类的骤减,让她感到不满,最终选择回归闲鱼。张雯的流失,只是转转用户流失现象的一个缩影。
转转的这次“战略调整”,重点放在了缩减C2C业务上。7月,不少用户惊讶地发现,他们在转转上直接上架的二手商品被下架,自由市场仅保留了手机、明星周边等五个品类。这一变化,让许多用户感到愤怒和失望,他们认为这是转转在强迫用户使用其“回收”或“寄卖”渠道。
实际上,转转此次从C2C领域的撤退并非突如其来。创始人黄炜早在2022年就曾表示,公司对C2C业务的补贴力度巨大,但始终未能实现盈利,反而需要依靠C2B2C业务来覆盖其支出。因此,黄炜认为,与闲鱼在C2C赛道上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转转需要打出真正的差异化。
为了寻求突破,转转将目光转向了线下。在北京,一家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二手奢侈品循环仓店“超级转转”悄然开业。这家店铺涵盖了200多个品类,30000多个SKU,以包袋为核心品类,同时涵盖奢侈品首饰、配饰以及3C品类。黄炜希望通过线下店的直观性和便利性,激发用户的兴趣,重塑转转的品牌形象。
然而,转转在二奢领域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奢侈品鉴定的高难度和造假技术的不断进步,给转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转转此前曾发生的“猴大腕事件”,更是让其陷入了信任危机。这一事件让转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仅取消了2024年的增长目标,还在售后策略上增加了数亿元的投入。
尽管如此,转转并未放弃其C2B2C模式向更多品类延展的尝试。在转转APP首页的“官方验”界面,可以看到其服务已延伸至包括图书、腕表、鞋靴在内的20余个品类。然而,除了手机等少数品类外,其他官方验品类商品的销量并不算高。这反映出转转在“全品类”C2B2C模式拓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闲鱼作为转转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闲鱼上线“闲鱼奥莱”等B2C业务,同时布局线下场景,推出“闲鱼循环商店”。这一系列动作表明,闲鱼正在逐步拓展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场景覆盖,向“兴趣生活平台”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