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近期发布了其《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揭示了平台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显著增长与创新举措。在“多多好特产”计划的推动下,农产品的销量实现了47%的同比增长,平台内的农货商家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00后商家的增幅超过了30%。
拼多多自今年4月起启动了“千亿扶持”计划,旨在未来三年内投入千亿资源,构建一个共赢的商业生态。针对农产品领域,该计划通过“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加大了对水果、海鲜、蔬菜、肉类以及农副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力度。这一行动深入全国各大农产区,探索农货上行的新模式,加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多多好特产”专项小组已经走进了浙江舟山、湖北荆州、河南商丘、辽宁大连、宁夏银川、云南昆明、海南万宁等地的数百个农特产区,为当地商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农业产业增产增收。
在“多多好特产”计划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农产品的销售速度加快,尤其是时令水果和海鲜水产,销量分别增长了51%和48%。同时,蔬菜、肉蛋、乳品饮料等品类也保持了高速增长。为了扶持优质农货,拼多多推出了“百亿精选”专项,重点支持品质农产品的销售。以水果为例,荔枝、西瓜、蓝莓、凤梨和牛油果成为了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五的水果,其中蓝莓和牛油果等高端水果逐渐走进普通家庭。
在荔枝丰收的年份,不仅常规品种的妃子笑销量增长,中高客单价的荔枝品种如白糖罂和糯米糍的销量也增长了超过3倍,高客单价的仙进奉销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5倍。在拼多多的扶持下,上海特产如8424西瓜和南汇水蜜桃也逐渐走向全国,销量分别增长了68%和63%。
除了推动农产品上行,“多多好特产”专项小组还深入农业加工端,利用数据技术和消费洞察赋能商家,开拓产品销售形式,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强品牌知名度。例如,重庆荣昌卤鹅在“多多好特产”的帮助下,通过平台优势资源的集中曝光和流量倾斜,老字号品牌渝飨记的日销单量增长了15倍。
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多多好特产”计划也带来了显著提升。以梭子蟹为例,结合打氧和冷链技术,梭子蟹成功实现了线上销售,从舟山码头直接邮寄到消费者餐桌,部分地区甚至可以实现当日送达。
在深加工方面,商家通过引入加工环节,丰富了产品的销售场景,带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浙江舟山,海鲜商家将生虾制作成虾滑和虾饼,将鲜鳗鱼加工成蒲烧鳗鱼和烤鳗鱼片,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在海鲜淡季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西部地区,贵州特产刺梨在拼多多的赋能下,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养生需求,刺梨汁成为了网红饮品,带动了刺梨产业的发展。
在消费端,“多多好特产”计划使得农产品的优质供给更加丰富,仓储物流进一步升级,满足了全域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海鲜水产类目的热销产品包括大连海参、南美白虾和挪威三文鱼,小镇中青年成为县域消费的主力军,购买频次明显提升。平台还利用大数据赋能商家,助力商家在产品研发、包装和营销等环节进行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拼多多的扶持下,西部地区商家数量大幅增长,销量同比增长58%,羊肉、乳制品和特色小吃等热销全国。例如,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羊肉销量增速亮眼,肚包肉、羊排和羊肉串成为热门单品。同时,宁夏和甘肃的传统乳业品牌也在拼多多的赋能下焕发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