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这家被誉为“殡葬第一股”的企业,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揭示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务挑战。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为6.1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44.5%。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高达2.61亿元,这也是自2013年登陆港交所以来,福寿园首次出现亏损。
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政策监管的加强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营性墓地销售的规范化,曾经野蛮生长的市场环境不复存在,加之增值税等税务政策的调整,殡葬企业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福寿园过去的快速扩张策略,尤其是在多地通过收购墓园资产进行布局,如今在经济环境不佳、消费者付费意愿低迷的背景下,反而成为了公司的财务负担。上半年,公司不得不对多处墓地资产及商誉进行减值处理,这是导致业绩亏损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福寿园的业绩下滑趋势早在2024年就已显现,但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在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公司反而加大了分红力度。今年初,福寿园先后宣布了特别股息和年度分红,加上中报后的分红,仅上半年派发的现金红利就高达约12.84亿港元。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其财务状况的担忧。
从股权结构来看,福寿园的管理层及其背后的家族拥有相当比例的股份。其中,副总裁谈理安及其家族持股13.81%,主席白晓江和总裁王计生则通过间接控股方式,合计持有超过25%的股份。这意味着,福寿园年内的大额分红,有很大一部分落入了这些大股东囊中,预计超过5亿元。
具体到业务层面,福寿园的收入主要来自墓园服务、殡仪服务和其他服务。其中,墓园服务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但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47.35%,成为下滑幅度最大的板块。曾经卖出“天价”的高端墓地,如今也遭遇了市场的冷遇。上半年,公司销售的单个经营性墓穴平均售价仅为6.3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打了五折。
福寿园解释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消费者行为更加谨慎,导致墓穴销售数量下滑。同时,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增加了中价位墓穴的销售比例,叠加墓穴销售服务增值税的影响,进一步拉低了整体售价。尽管如此,公司的成本缩减措施似乎并未能有效抵消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
税务政策的调整也对福寿园的盈利空间造成了挤压。近年来,经营性公墓免增值税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这增加了公司的税务成本。以港股另一家殡葬企业中国万桐园为例,其因不符合增值税减免政策条件,而不得不重新评估并支付增值税,这也导致了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亏损。
回顾福寿园的发展历程,从2002年拥有划拨土地70万平方米,到2013年上市时拥有可出售墓园面积97.27万平方米,再到2023年墓园面积增至约285万平方米,公司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业务的迅速扩展。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收紧,曾经的扩张策略如今却成为了公司的负担。上半年,公司对多处墓园项目的商誉和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处理,总额高达2.1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占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计提减值的墓园项目中,部分存在法律纠纷或欠税记录。例如,公司在江西的墓园项目梅岭世纪园曾涉及林地权属确权纠纷,河北的涿鹿元宝山则因拖欠城镇土地使用税被列入欠税公告名单。这些事件无疑增加了市场对福寿园财务状况的担忧。
面对业绩下滑和财务压力,福寿园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来缩减成本。截至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已减至1998人,上半年裁员达200人。同时,由于墓穴销售减少等影响,员工成本也下降至1.8亿元,同比下降29.47%。尽管如此,公司的财务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福寿园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揭示了公司在殡葬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从政策监管的加强到税务政策的调整,再到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滑和财务压力的增大。未来,福寿园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值得市场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