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其“毅力号”火星车在耶泽罗撞击坑区域取得重要发现——检测到有机碳与含铁矿物共存的岩石样本。这一发现引发科学界对火星生命可能性的新一轮讨论,部分学者认为该样本可能成为证明火星古生命存在的关键证据。
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同期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指出,样本表面呈现独特的“豹斑”结构,其深色边缘与浅色中心构成的特征与铁磷化物、铁硫化物的矿物组合高度吻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桑吉夫·古普塔表示:“这种化学结构在地球环境中通常与微生物活动相关,我们从未在火星样本中观察到类似现象。”
科学家特别关注样本中铁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迹象。阿伯丁大学地质学教授约翰·帕内尔指出,这种电子转移过程在地球上主要由微生物驱动,若能在火星样本中确认类似机制,将极大提升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强调:“发现潜在的微生物生存环境,是寻找地外生命的重要里程碑。”
NASA局长肖恩·达菲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生命证据”的火星发现。不过研究团队同时保持谨慎,另一篇同期评论文章指出,非生物化学过程也可能形成类似矿物特征,需待样本返回地球进行更精密分析后方可定论。
历史地质研究表明,火星在数十亿年前曾存在液态水环境。耶泽罗撞击坑区域被证实为古河流三角洲遗址,其氧化铁含量极高的红色沉积岩记录着大气层流失后的环境剧变。目前“毅力号”采集的样本已纳入火星样本返回计划,该计划因技术复杂性和预算问题推迟,现定于2035至2039年间实施。
NASA与欧洲航天局正在评估多种返回方案,预计2026年确定最终技术架构。项目负责人透露,团队正探索与商业航天企业的合作模式,以降低任务成本。若样本分析确认生物标志物,不仅将改写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知,也为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规划的火星殖民计划提供关键科学依据——该公司计划2029年执行首次载人任务,2050年建成可持续生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