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西贝凌晨“对线”罗永浩:价格争议下,为何主动点燃舆论导火索?

   时间:2025-09-12 20:26:43 来源:半佛仙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凌晨时分,本应是酣然入梦的时刻,可有人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满心都是困惑与不解,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躁难安。究竟是什么事儿,能让人如此心烦意乱呢?原来,是一场围绕西贝与罗永浩展开的舆论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罗永浩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动态,表达了一些抱怨。在罗永浩日常的言论风格里,这次的内容其实算不上有多尖锐,甚至可以说比较温和,重点更多是在批评预制菜,顺带提到了西贝。他所表达的观点,并非什么新鲜话题,在餐饮行业关于预制菜的讨论早已屡见不鲜,而且这也不是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等底线性的问题。按常理来说,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这样的言论,选择不理会就是最稳妥的做法,毕竟类似的讨论年复一年,企业早已见怪不怪。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平静的局面被西贝打破了。就在11号,西贝的反应异常激烈,仿佛被触碰到了敏感的神经,一下子跳了出来。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大家纷纷猜测:西贝到底图啥呢?

西贝的这一反应,直接引发了罗永浩的“对线”。要知道,罗永浩在创业方面的经历或许有些曲折,但他在网络对线方面那可是“身经百战”,战斗力十足。此前,他就曾与空调之虎、某德国冰箱超人等有过激烈的交锋,而且每次都乐在其中。这次面对西贝,罗永浩自然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看,西贝在这件事情上最正确的策略就是不回应。这不仅是因为对手是罗永浩,更是因为预制菜这个话题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敏感且难以讨论的话题。大众对于“预制”这个概念存在明显的分歧,法律上的定义和大众的认知与期待往往并不一致。对于西贝这样客单价并不便宜的餐饮企业来说,一旦这个话题被炒起来,无论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都会对品牌造成冲击。这就好比在一场辩论中,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且越解释越容易陷入被动。

从成本角度分析,西贝在这场风波中更是处于劣势。对于罗永浩来说,参与这场讨论的成本并不高,即便被起诉,他在应对诉讼和赔偿方面的经验也十分丰富,堪称“专业人士”。而西贝则不同,它有着众多的门店需要正常营业,需要接待顾客。这就好比两个人约架,却选择在对方家里打,对方家里摆满了珍贵的古董,一旦动手,即使赢了也会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西贝根本无法与罗永浩进行有效的博弈。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西贝的老板居然还亲自出面,讨论起了预制菜的定义。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件事情的核心矛盾根本不是预制菜的定义,也不是西贝是否使用了预制菜。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大家都知道它们使用的是冻品,但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西贝多年来顶着各种骂声依然能够生存下来,说明它当前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了一部分客群的认可。那么,真正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对西贝的不满,主要源于觉得它的价格有点高。至于是不是预制菜,大家并不关心,只是单纯地希望看到西贝“倒霉”。这种情绪背后,是不同人对价格的评估标准和消费能力的差异。有人觉得在西贝吃饭放心,有人认为它作为工作餐很合适,还有人觉得它的儿童餐性价比高,但也有人觉得价格不合理。这种差异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大家的三观和估值标准不同而已。

对于企业来说,面对这种因价格引发的情绪,是很难应对的。因为你不可能去说服一种情绪,就像对着天空扔石头,除了伤到自己,没有任何意义。表面上,西贝的对手是罗永浩,但实际上,它面对的是一种“价值概念”。

再看看其他一些价格较高的品牌,当面对大家对价格的不满时,它们是怎么做的呢?它们通常采取不对抗、不跳出来的态度,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有独特的定价策略,如果觉得贵那可能是不适合对方,期待未来有机会为对方服务。这种做法既没有激化矛盾,又维护了品牌形象。而西贝这次却选择跳出来把事情扩大,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在这个事件中,罗永浩意外地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尽管很多人平时对罗永浩并不感冒,甚至喜欢看他的笑话,但在西贝价格这个问题上,却站在了罗永浩这一边。他们不一定喜欢罗永浩,但就是看西贝的价格不顺眼。对于罗永浩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美妙的顺风局,而更讽刺的是,这股“顺风”还是西贝自己“送”上来的。这场风波,真是充满了魔幻色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