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近日推出Pro家族2026款车型,通过智能化升级为燃油车注入新动能。途观L Pro、帕萨特Pro和途昂Pro三款新车在保持德系机械性能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智能驾驶与座舱交互能力,试图在电动车主导的智能化浪潮中稳固燃油车市场份额。
此次升级的核心是上汽大众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采用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通过类人眼视觉感知技术生成高精度环境模型,无需依赖高精地图或激光雷达即可实现复杂场景识别。算法层面,双目增强OCC技术与端到端模型结合,显著提升了静态障碍物监测距离与精度,能够实时动态渲染路况信息。
在功能实现上,IQ.Pilot系统支持"端到端高快NOA",可在高速及快速路场景下完成自动变道、超车推荐、智能避障和匝道自主进出等操作。与传统驾驶辅助系统不同,上汽大众强调"人机共驾"理念:当驾驶员临时改变路线时,系统会通过动态调整辅助策略保持运行,而非直接退出或强制接管。这种渐进式交互设计被视为更符合燃油车用户的使用习惯。
智能座舱方面,上汽大众与百度深度合作,集成文心与DeepSeek双大模型。新系统支持多意图语音指令识别,单次交互可处理五个操作指令,同时通过Face ID技术实现个性化设置自动调用。这种外部技术整合策略,使上汽大众在缩短研发周期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智能化升级成本。
从市场策略看,上汽大众的燃油车智能化路径与新势力车企形成差异化竞争。新能源品牌普遍追求高算力芯片与激光雷达的"全栈自研"方案,目标直指无人驾驶;而上汽大众则将智能技术定位为机械性能的补充,强调"油电同智"而非替代关系。这种定位既回应了燃油车用户对智能体验的需求,又避免了与电动车在技术路线上的直接冲突。
价格体系上,IQ.Pilot系统在顶配车型中作为标准配置,中低配车型需支付5000元选装费。尽管部分新能源品牌已将类似功能列为全系标配,但上汽大众认为其方案在成本与体验之间取得了平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燃油车市场仍占据45%的份额,智能化升级被视为延缓市场萎缩的关键手段。
上汽大众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发展策略。通过Pro家族车型的迭代,企业试图证明传统动力车型同样能够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智能体验,从而在能源转型期维持市场竞争力。这种"渐进式创新"模式,为行业提供了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