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浪潮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据MIR睿工业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6.3万台,同比增长16%,其中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行业的自动化升级成为主要驱动力。值得关注的是,五家企业年销量突破万台大关,埃斯顿以10.5%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外资品牌登顶国产榜首,发那科、库卡、汇川、ABB紧随其后。
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在头部企业表现中尤为明显。汇川技术凭借205.09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6.73%)和29.6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0.15%)的亮眼数据,持续巩固工控龙头地位。其通用伺服系统以28.3%的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SCARA机器人细分市场更占据榜首位置。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该公司业绩双升的核心引擎。
埃斯顿的逆袭轨迹同样引人注目。在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需求激增的带动下,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25.4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7.5%),净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7341万元转为盈利668万元。值得强调的是,其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不仅登顶国产市场,更以10.5%的份额首次超越外资品牌,标志着国产阵营在高端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行业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在新时达身上得到充分验证。这家曾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在海尔集团战略入股后迅速扭转颓势。通过接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新时达不仅获得160余个全球制造中心的场景资源,更构建起"软件+硬件+平台"的智能生态体系。2025年上半年16.4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8.45%)和186万元净利润的成绩单,印证了产业资本赋能传统制造的转型价值。
技术迭代正在重塑产业竞争维度。生成式AI与机器视觉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向自主决策方向演进。这种智能化转型不仅扩大设备部署规模,更催生出定制化、柔性化的生产新模式。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速,国内厂商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外资品牌。
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客户对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视度持续提升,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竞争焦点。这种转变促使行业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集中,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随着IT与OT的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正从单机智能向生态智能跨越,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