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因一场跨界合作迎来新的变量。京东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宣布,将于2025年“双11”期间推出联合打造的智能汽车,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关注。在互联网企业造车热潮经历多轮洗牌后,此次三方合作以差异化模式切入市场,试图重新定义产业融合的边界。
智能汽车被视为下一代流量入口的共识,驱动着互联网企业加速布局。随着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型,其服务变现潜力日益凸显。特斯拉单车超10万元净利润的案例,印证了这一领域的商业价值。过去几年,百度通过与吉利合资、阿里赋能智己汽车、小米独立造车等方式,互联网企业或提供技术支撑,或直接下场造车,试图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占据先机。然而,高合汽车停工、极越汽车解散等案例也暴露出,缺乏产业基础的跨界尝试往往难以持续。
京东此次选择“生态协同”模式,通过优势互补规避直接造车的风险。合作中,广汽负责整车研发与制造,宁德时代提供巧克力换电等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京东则聚焦用户需求洞察与全渠道服务。依托平台2000万年度整车搜索用户数据,京东精准捕捉到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低用车成本”的核心诉求。其3000家养车门店与4万家合作网点,可构建覆盖购车、养护、换购的全周期服务闭环,弥补了互联网企业在供应链端的短板。
用户参与式创新成为此次合作的一大亮点。京东上线“京东国民 由你定义”互动活动,通过调研收集消费者对价格、配置的偏好,将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从3C领域延伸至汽车行业。这种打破传统车企“闭门造车”模式的尝试,配合京东独家销售渠道与定制化套餐服务,试图让购车体验像购买手机一样便捷。
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连续5个月超过50%,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价格战与技术竞争愈发激烈。京东以“国民好车”定位下沉市场,结合宁德时代的补能技术与广汽的制造基础,试图突破价格与服务壁垒。不过,能否在智能配置、交付能力等方面持续兑现承诺,仍是其突围的关键。
从早期投资蔚来,到如今联合造车,京东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逐步深化。此次跨界合作不仅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更为互联网与汽车产业融合提供了“零售+制造+能源”的新模式。其市场表现或将为行业理性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