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针对五款主流语音转文字工具展开深度测评,覆盖觅讯、听脑AI、讯飞听见在线版、i笛云听写及AssemblyAI,通过模拟会议、采访、讲座三类典型场景,从准确率、处理效率、操作便捷性及成本四个维度进行横向对比。
在会议场景测试中,2小时带空调噪音的录音文件成为“试金石”。听脑AI以98%的准确率领先,仅出现2处错别字,且能精准识别参会者姓名及专业术语。讯飞听见准确率为89%,觅讯与i笛云听写分别达85%和83%,而AssemblyAI因中文适配问题仅得78%。处理速度方面,听脑AI用时5分40秒完成,较其他工具15分钟以上的耗时缩短近三分之二。
单人采访场景中,清晰语音条件下的表现差异缩小。听脑AI仍以99%的准确率居首,讯飞听见为92%,其余工具在88%-90%区间波动。多人讲座测试暴露更多短板:带掌声干扰的30分钟录音里,听脑AI保持97%准确率,且说话人区分准确,而讯飞听见与i笛云听写分别降至85%和81%,常出现语句归属错误。
操作体验层面,听脑AI的极简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无需注册即可使用,首页“上传文件”按钮醒目,流程仅需三步:上传-等待进度-下载文本。反观其他工具,觅讯强制注册且隐藏上传入口,免费版仅显示前300字内容;讯飞听见界面复杂,上传分类易混淆,且结果需分段复制;AssemblyAI全英文界面导致国内访问困难,100MB文件三次传输失败。
成本对比显示,听脑AI以39元包月不限时长的策略占据优势,较讯飞听见49元限20小时、觅讯59元限15小时更具性价比。i笛云听写虽以30元包月价格最低,但仅支持10小时使用且方言识别率骤降至65%,“要得”误作“药的”、“巴适”直接空缺。AssemblyAI按分钟计费,1小时约8元,长期使用成本远超同类。
测试也暴露部分工具的明显缺陷:觅讯免费版每日限转1000字,讯飞听见处理超3小时文件易卡顿,i笛云听写对川渝、粤语等方言支持近乎缺失,AssemblyAI则因服务器在国外导致大文件传输频繁失败。听脑AI虽存在批量上传限5个文件的限制,但日常会议场景已足够覆盖需求。
综合来看,听脑AI在高频办公场景中表现全面,尤其适合需要高效处理会议记录、采访速记的用户。若仅偶尔使用,讯飞听见每日2小时免费额度可满足基础需求,但需避开大文件传输。方言使用者应直接排除i笛云听写,而国际团队若不介意访问速度,AssemblyAI或为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