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建邺高新区的雨润集团原生产一部厂房,曾因产权纠纷与租户混杂而陷入沉寂,如今却因小米汽车南京建邺交付中心的入驻焕发新生。这座占地超3万平方米的交付中心,以全国前三的规模与“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成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升级的标志性项目。
交付中心内,120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陈列着多款小米SU7车型,流畅的车身线条与个性化轮毂设计吸引市民驻足。家住江北新区的曹飞是忠实“米粉”,他表示:“去年购买SU7后体验极佳,今天陪朋友来看YU7,他对小米的技术和设计都很满意。”据统计,2024年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13.6万台,2025年目标上调至35万台,9月单月交付量超4万台,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重要节点,南京建邺交付中心不仅承担本地交付任务,更辐射南京都市圈。其创新设计的展厅、交付大厅、售后服务区及Xiaomi Life周边产品区,形成全场景服务闭环。国庆试营业期间,门店单日接待客户超50组,通过预约制有效避免排队,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项目落地背后,是建邺高新区3个月的“极速改造”。面对场地空置率50%、租户类型复杂的挑战,园区组建专项专班,梳理全区闲置资源,首推雨润厂房片区。通过10余次专题会议,解决产权交付、施工许可等难题,并联合小米优化交通流线、升级外立面为玻璃幕墙,将年久失修的园区转化为科技感十足的产业空间。
“过去这里地砖翘起、杂草齐腰,如今成为长三角小米汽车体验消费目的地。”建邺高新区产业招商部部长童寅感慨。项目负责人杨骉强调,高效落地得益于园区在选址、工商注册、施工全流程的协同支持,体现了南京优良的营商环境。
交付中心的启用,填补了南京主城区新能源汽车交付环节的空白。此前,车主需前往30公里外区域提车,流程繁琐。业内人士指出,该项目不仅提升消费体验,更通过“头雁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童寅透露,近期多家新能源“明星企业”主动接洽,希望借力小米生态抢占赛道制高点。
距离交付中心不远的永初路上,小米南京科技园作为超级研发中心,与交付中心形成产业联动。园区内,西城·夜未央街区汇聚餐饮、演艺等业态,老字号与新国潮碰撞,吸引年轻人就业创业。这种“产城融合”模式,让闲置厂房释放新价值,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
从“工业锈带”到“创新雨林”,建邺高新区的实践表明,盘活存量资源需精准管理、模式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当低效用地变身高质量发展空间,这场“腾笼换鸟”的探索,正为城市产业升级提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