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这座被称作“中国冷极”的小城,全年有210天处于封冻期。田宇站在新装修的家中,环顾四周:从厨房的洗碗布、清洁剂,到卫生间的洗漱台、坐便器,再到客厅的冰箱、洗衣机,这些家居用品全部来自拼多多。“十年前,我根本不敢想象,连几块钱的日用品和上千元的家电都能在网上买到。”田宇感慨道。

根河市地处偏远,距离最近的主城区单程需近3小时车程。2015年,4G网络刚刚普及,移动支付还属新鲜事物时,田宇通过一档综艺节目了解到拼多多,被其拼单模式和优惠价格吸引。如今,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已超9亿,活跃商家数达千万级别,成为城镇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间,拼多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互联网消费的变迁。2016年,宋宋在办公室里第一次参与拼单,购买进口麦片时,这种由熟人推荐、多人拼团的新型购物方式让她感到新鲜。“不用领优惠券,不用加购物车,在微信里就能快速下单,还能分享给朋友。”宋宋回忆道。渐渐地,拼多多根据她的购买记录,精准推荐家居用品和当季水果,让她越买越上瘾。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白嘎丽玛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电和网络,买菜要去隔壁村,上县城采购来回需4小时。2021年返乡时,她发现村里“含多率”显著提升,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网购。随着通路、通电、通网,拼多多将草原纳入包邮区。村里15元的棉线手套,拼多多上不到10元;县城40元/平方米的地板革,拼多多价格减半且款式更多。白嘎丽玛用网购的灯具、一次性洗漱品和特色地板革开起了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达10万元。她还为领头羊安装了GPS,实时监控羊群位置,减轻了放牧压力。
拼多多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城市,更深入偏远地区。在青海省夏吾特村,公保加将自家小超市打造成村级CBD,提供吃住用“一条龙”服务。2022年,拼多多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大幅降低西行包裹的物流成本。如今,每天有超100件包裹进入夏吾特村,其中八成来自拼多多。公保加说:“以前买东西,商品价和运费是两笔钱,很多人就不买了;现在不仅包邮,还有运费险,退货免费,大家买东西的意愿很高。”

在四川凉山的美姑县,吉克古千作为多多买菜网格站负责人,见证了网购给当地带来的变化。2020年,多多买菜进驻美姑县,次日达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鲜让当地人惊叹。吉克古千说:“以前,家里一年到头吃酸菜炖土豆,现在新鲜蔬菜变着样买,站里一天能送出上万个鸡蛋。”多多买菜不仅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还成为日常生活、开店宴请和子女代买的首选。
十年间,拼多多从后起之秀成长为国民级电商平台,商品种类从农产品扩展到全品类,物流速度从数天缩短至次日达,服务从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升级到售后主动介入。尽管玩法不断创新,规模持续扩张,但拼多多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尊重每一分钱的价值。在重庆山村,李春花教老人们网购,他们最在意的是实惠、质量和包邮;在海南县城,陈晨从职场单身女性成长为二孩母亲,拼多多像街边十元店,也像百货商城,满足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田宇坐在新家的沙发上,看着头顶的吊灯和浴室的奶油风一体柜,心中精心规划的家已逐渐成形。她知道,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拼多多的第一个十年,只是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