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航天领域近日迎来重要进展,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ZQ-3)遥一运载火箭顺利完成首飞阶段关键试验。该火箭通过加注合练与静态点火测试,验证了液氧甲烷发动机及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可靠性,标志着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这款专为大型星座组网任务设计的新型火箭,采用不锈钢作为箭体主结构材料,结合甲烷氧化剂技术,成为其技术突破的核心亮点。火箭总长66.1米,起飞质量达570吨,配备九台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可产生超过750吨的起飞推力。其设计兼顾大运力与低成本,一子级配备回收系统,包括反推控制装置、栅格舵和着陆支腿,具备自主返回并重复使用的能力。
国际航天界对朱雀三号的进展给予高度关注。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评论中指出,该火箭融合了猎鹰9号架构与星际飞船的部分特性,例如不锈钢结构和甲烷燃料选择,这种技术路径可能使其在性能上超越猎鹰9号。但他同时强调,星舰的技术层级仍处于更高维度。
作为蓝箭航天2023年8月正式立项的重点项目,朱雀三号在参数设计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其4.5米直径的一二级箭体与5.2米直径的整流罩,为搭载大型卫星提供了充足空间。可重复使用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子级回收系统的集成,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降低发射成本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尽管获得国际认可,中国民营航天仍面临严峻挑战。猎鹰9号作为全球首款可重复使用中型运载火箭,自2010年首飞成功以来,已累计完成数百次发射任务,更创下单枚火箭重复使用31次的纪录。这种技术积累与运营经验形成的差距,成为中国商业航天追赶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障碍。
蓝箭航天团队表示,朱雀三号的研发聚焦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的平衡。通过采用成熟材料与创新动力系统的结合,既控制了研发风险,又为后续技术迭代保留空间。目前,火箭回收场的软着陆测试数据正在分析中,这将为未来实现高频次发射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