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新趋势:L2+市场潜力爆发,人机共驾更安全,L4时代加速临近

   时间:2025-11-01 06:42:4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场聚焦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公益沙龙在杭州西湖畔的浙江书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华汽基金会旗下华汽研究院主办,吸引了吉利汽车、地平线、轻舟智航、福瑞泰克等汽车智能化领域领军企业代表,以及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趋势、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价值普及等关键议题。

活动背景与当下智能辅助驾驶的迅猛发展紧密相关。华汽研究院院长何芳在致辞中表示,智能辅助驾驶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常态。然而,近期行业内频发的智驾交通事故,给这一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挑战。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成为此次沙龙探讨的核心问题。

在沙龙讨论环节,来自吉利、地平线、轻舟智航、福瑞泰克的企业代表,以及智能驾驶产业专家朱西产等嘉宾,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他们围绕人机共驾的技术渐进、AI大模型落地、智驾安全以及用户价值重构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诸多共识。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副总裁陈奇在发言中,首先强调了技术应服务于用户体验的观点。他提出“白猫黑猫”论,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最终能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技术才是好技术。从“体验连续性”的角度,他分析了智驾的发展历程:L2级辅助驾驶从最初不连续的ADAS功能,逐步演进到高速连续,再到城区连续,实现了“大的连续性”。当前,行业正在打磨“小的连续性”,即处理那些需要接管的边缘场景。在安全与责任方面,他用生动的比喻指出,L2级是“你漂亮+你聪明”,而L3/L4级则是“你漂亮+你聪明+你负责”,“负责”将成为未来技术的关键点。

对于市场前景,陈奇判断基础L2级辅助驾驶因体验不连续已逐渐失去吸引力;L2+级则非常实用,正处于市场快速增长的阶段,市场占有率有望大幅提升;而全场景L3级仍需较长时间发展,但会像L2级一样,从高速等有限场景(ODD)开始,逐步扩大体验连续性。在行业经济方面,他坦言当前低价竞争现象“不太正常”,企业普遍亏损,盈利的关键在于规模化,通过巨大的销量摊薄高昂的人力与算力研发成本。在安全层面,他批评了行业内卷AEB测试速度的现象,指出150公里时速的AEB测试更多是为了宣传,而真正关键的安全指标——误触发率和漏触发率——却鲜有人提及。最后,他提出了“1+1>1.5”的安全观,即“人驾+机驾”的组合,只要人“在环”且不过度依赖,其安全性将远远大于纯人驾或纯机驾。

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邢勋的分享则更具前瞻性。他首先用一个浪漫的故事描绘了智驾的“终极梦想”:用户在上海喝完酒后,可以在车上与爱人继续约会、休息,车辆则自动驾驶,在次日清晨带他们到杭州西湖看日出。这一目标体现了地平线实现以安全为底座的“出行自由”的愿景。对于L4级自动驾驶的到来,邢勋持激进乐观态度,认为其实现速度将“比想象中快得多”。

他指出了“Prove in use”(数据证明安全)的悖论:即无法在证明安全前去运行系统,但又必须通过运行数据来证明安全。他认为破解这一悖论的关键在于海量的L2++级车队。当足够好的L2++级数据证明系统在特定ODD下不再需要安全准则模型介入时,L4级自动驾驶的“量变到质变”就已完成。他强调,中国L2++级辅助驾驶的销量增速远超特斯拉,因此中国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路径将非常快。在产业定位上,地平线旨在“赋能”,即为主机厂提供“技术底座”。邢勋认为,主机厂应专注于差异化价值(如座舱体验),而A点到B点的安全通行这类无差异化的工作应交给供应商,以避免“重复造轮子”。

邢勋还明确表示,智驾的“千人千面”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他回应用户提问时指出,用户的驾驶风格受心情、天气等因素影响,本身就多变且不一定安全。智驾的核心是解决A到B的交通问题,而非提供“情绪价值”。“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应体现在座舱这一“第三空间”,而非驾驶系统。他同时确认,舒适性(如平稳过弯、不点刹)从一开始就是智驾的核心考评指标,并预言未来座舱、底盘和智驾域最终必将融合。

此次公益沙龙通过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有效促进了公众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与普及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方向。与会嘉宾的发言从不同维度完整勾勒出了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展现了这一产业正在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高速迭代的蓬勃态势。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