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传来喜讯,其旗下YU7车型所搭载的20合1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在2025 International Die Casting Competition(2025国际压铸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佳结构奖,这也是该赛事的最高荣誉。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小米在电动汽车结构安全设计领域的卓越实力,更为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体化压铸技术堪称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关键利器。北美压铸协会(NADCA)举办的行业展会,在北美地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其奖项的权威性不言而喻。小米YU7的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作为车辆碰撞时的主要传力路径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车辆遭遇碰撞,它能高效地将碰撞力传递出去,同时增加车体的吸能能力,有效降低对乘员舱结构的冲击,为车内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这种一体化压铸技术将多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个整体,极大地简化了生产流程。不仅如此,它还显著提升了车身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对车辆安全性的提升效果显著。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YU7采用了轻量化材料与结构设计,实现了整车重量的精准优化。这一优化举措不仅降低了能耗,还延长了车辆的续航里程。结合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设计(CTB)等高性能高集成设计,小米YU7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7610N·m/deg,在同级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结构创新与系统集成方面,小米YU7同样表现出色。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采用了车身与热管理跨系统集成化设计,承担了空调箱、压缩机、冷媒与冷却集成模块等部件的挂接功能。这种创新设计让小米YU7的前舱布局更加紧凑,为车辆创造了141L的超大前备箱空间。这一设计思路顺应了电动汽车设计的新趋势,即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更简洁的结构。
在车身安全方面,小米YU7延续了小米SU7高性能结构的基因。它采用更强的铸铝三角梁与前减振塔结构,将前副车架、前悬架及前纵梁刚性连接,形成立体的网状环形路径,进一步提升了车身刚性。同时,小米YU7在轻量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在轻量化与安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小米YU7此次获奖,无疑将引起电动汽车行业对一体化压铸技术的高度重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体化压铸技术有望在更多车型上得到应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小米汽车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用车体验。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车辆的结构安全设计愈发重要。一体化压铸技术在提升车辆安全性的同时,也为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