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动汽车的赛道上,一场由传统豪华品牌主导的技术革新正在悄然展开。宝马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menta的深度合作,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重塑行业格局。2026年,双方联合开发的全场景领航驾驶辅助系统将率先搭载于国产新世代iX3车型,这一时间节点背后,是宝马对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精准战略布局。

不同于传统跨国企业的技术引进模式,宝马构建了"德国慕尼黑模拟中心+中国四大研发基地"的协同创新体系。慕尼黑团队每日完成100次模拟测试,而北京、上海、沈阳、南京的研发中心则专注于中国道路场景的适配优化。这种虚实结合的研发路径,既延续了德国工程体系的严谨标准,又融入了中国复杂路况的实战经验。据内部人士透露,该系统在高速路段已实现95%以上的自主决策准确率,城区道路的复杂场景处理能力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架构层面,新一代系统采用AI大模型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设计。Momenta的深度学习算法与宝马在安全控制领域的深厚积累形成互补,使系统具备近似人类驾驶员的决策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端到端神经网络的应用,通过超大规模数据训练,系统突破了传统模块化设计的局限,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环节实现无缝衔接。这种技术路径既保证了算法的前沿性,又通过宝马的工程经验确保了系统可靠性。
作为技术落地的首个载体,国产新世代iX3承载着双重使命。这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不仅要推动宝马的电动化转型,更要展现智能驾驶技术的本土化创新。系统提供的全场景辅助功能覆盖高速、城区及复杂路况,其设计逻辑深刻体现了对中国交通环境的理解——面对中国城市道路中频繁出现的非机动车、行人穿行等场景,系统通过增强型传感器阵列和实时决策算法,实现了更精准的环境建模和风险预判。

宝马提出的"智能驱动、共驾思维、安全为本"三大开发原则,构成了其技术战略的核心框架。其中"共驾思维"尤为引人注目,系统通过渐进式介入策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信任感。安全层面则延续了宝马的传统优势,20余年积累的驾驶辅助安全技术被深度整合到新系统中,形成包含冗余制动、电力供应、通信网络在内的七重安全防护体系。
这种合作模式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过去,企业常面临"全球标准"与"本土需求"的平衡难题,而宝马通过与Momenta的深度协同,将本土化从市场适应层面提升至技术创新源头。这种模式既避免了技术依赖风险,又确保产品能精准匹配中国用户需求。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接受度已达6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为宝马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市场基础。
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宝马始终保持着对品牌基因的坚守。新车型搭载的BMW超感智能座舱,通过3D全息显示、视平线全景界面等创新设计,延续了以驾驶员为中心的操控哲学。这种在变革中传承的思路,使宝马的智能化转型避免了方向迷失。据测试数据显示,新座舱系统在驾驶员注意力分配效率上较传统设计提升40%,同时保持了宝马标志性的运动操控特质。
然而,这项战略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整合层面,德国工程体系与中国算法生态的融合需要克服文化、流程差异;市场层面,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期待值持续攀升,要求企业具备快速迭代能力;生产层面,2026年量产节点迫近,系统可靠性验证与成本控制需同步推进。这些挑战考验着宝马的跨文化协作能力和市场应变智慧。
从产业视角观察,宝马的本土化升级折射出全球汽车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成为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高地。通过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宝马正在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这种布局的远见与执行力,将决定其在下一轮产业周期中的市场地位。随着2026年量产车型的推出,这场由传统豪华品牌发起的智能化革命,或将重新定义行业的技术标准与竞争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