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深入,电动车行业即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自9月1日起,全新的电动车国家标准将正式生效,标志着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型即将面市。然而,业内专家紧急呼吁消费者,在新国标实施初期,切勿急于购买电动车,并给出了三大理性考量。
首要原因是新车型上市初期的高溢价现象。据专家分析,由于新规实施临近,厂家产能尚处于爬坡阶段,经销商库存紧张,加之消费者对新国标车型的热情高涨,可能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电动车售价。新国标要求必须通过强制性认证方可上市,目前仅少数头部品牌具备生产资质,小品牌尚在技术升级中,难以迅速推出新品。头部品牌的高溢价以及新兴市场车型稀缺,使得消费者难以享受到小品牌带来的价格优势。
其次,新国标车型初期选择有限。新规实施初期,仅少数试点车型上市,且生产资质仅限于5家企业,预计9月初可供选择的车型不足20款。头部品牌为求稳妥,往往优先推出保守车型测试市场,而非全线铺开新国标车型。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新规实施初期购买电动车,将面临个性化需求受限,甚至可能成为新规的“试验品”。专家建议,消费者可等待至11月前后,届时车型将更加丰富,选择余地更大。
再者,集中购车热潮可能导致上牌难。新国标实施,势必吸引大量消费者争相购买新车型,这不仅可能导致购车服务品质下降,还可能因新车数量激增,引发集中上牌现象。车管所上牌能力有限,消费者可能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上牌,浪费宝贵时间。例如,平时仅需10分钟的上牌流程,在集中上牌期间可能需要数小时。
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新国标实施初期保持理性,切勿急于购买电动车。一方面,新款车型上市初期溢价高且选择有限;另一方面,集中购车热潮可能导致上牌难。专家建议,消费者可等待至11月前后,届时新款车型增多,选择余地更大,且小品牌上市有望降低大品牌溢价,消费者将能购买到更实惠的电动车。面对这一行业变革,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