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欧基金窦玉明:打造可复制投研能力,构建长期竞争力

   时间:2025-08-18 13:05:56 来源:券商中国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了他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见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窦玉明将体系建设与长期竞争力视为中欧基金发展的核心。

窦玉明提出了一套以“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为核心的投研体系建设理念。他强调,这一理念旨在打造可复制的投研能力,确保中欧基金在不同市场周期中都能保持稳健的投资表现。专业化要求研究员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基金经理坚持特定投资风格,通过深度积累形成超越市场的判断力。工业化则将投研过程流程化、标准化,解决知识传递与落地执行的问题。数智化则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执行力,实现投资思路的模型化与工具化。

窦玉明指出,中欧基金在“三化”方向上的持续努力,是为了在高波动、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投资观点。他回顾了中欧提出“三化”的背景,表示随着管理规模的逐渐增长,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阿尔法,真正服务好大众投资者,成为中欧基金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三化”体系正是中欧基金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人才管理方面,窦玉明认为选拔、培养、激励与淘汰的全链条管理是投研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选拔阶段,中欧基金注重考察候选人的思维方式、风险意识与长期学习能力。培养阶段,中欧基金强调长期投入,通过理念与流程上的一致,以及有经验的培养者的指导,帮助基金经理逐步成长。

中欧基金新一代基金经理的成长令人瞩目。以冯炉丹为例,她自2016年加入中欧基金,从研究员成长为基金经理,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基金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的业绩。然而,窦玉明认为,冯炉丹仍处于成长阶段,完整的培养周期需要经历两个完整的牛熊周期。

为了激励人才持续创造价值,中欧基金设定了清晰的激励机制。公司每月召开常委会与产品研讨会,对各产品进行量化打分,引导基金经理明确自身风格定位与优势领域。同时,中欧基金也制定了3—5年的中长期考核周期,确保团队健康运转。

窦玉明强调,团队建设是长期业绩持续兑现的根基。他指出,团队化、平台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在更大体量、更丰富风格的投资组合中,提供覆盖面更广、稳定性更高的支持体系。中欧基金的权益投研团队约80人,包括研究员和基金经理,通过有效协同,提升优质观点的产出频率与落地效率。

对于基金经理“明星化”现象,窦玉明表示,基金行业不需要“造神”,但优秀的基金经理理应获得认可与舞台。他强调,稳定而可持续的业绩离不开背后的研究与支持体系,平台能够为基金经理提供持续的赋能与协同。

在团队文化方面,窦玉明认为健康的文化能够促使研究员在基金经理业绩承压时主动提供支持,在观点分歧时保持开放与信任。这种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氛围,为优质观点的生成与落地提供了稳定环境。

窦玉明还提出了“第三代基金经理”的概念,这一代基金经理在平台赋能下成长,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借助团队力量管理更大规模资金。他认为,投研团队应是一个既能支持个人发挥、又能实现制度化产出的体系。通过理念一致、流程清晰、文化稳定的组织架构,中欧基金致力于将优质的投资判断转化为长期稳定的业绩表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