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浙江科学家研发微型涡轮发动机,赋能无人机续航新高度

   时间:2025-08-29 07:26:00 来源:央广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类对飞行的无尽向往中,候鸟的迁徙路径成为了自然界中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它们跨越湖泊、飞跃雪山、穿梭城市、越过峡谷,展现出了惊人的飞行能力和毅力。而今,人类的飞行梦想也在科技的推动下,逐渐从幻想变为现实。无人机和空中汽车的兴起,正引领我们向鸟儿般的自由飞翔迈进。

然而,在追求飞行的自由与持久性上,人类制造的飞行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像候鸟那样,拥有不知疲倦的续航能力,成为了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潮新闻记者特别专访了欧洲科学院院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纳—动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姜开春,他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开发飞行器的“强心脏”,以期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更远、更久。

在姜开春看来,当前的“低空经济”热潮正盛,无人机和空中汽车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从空中外卖到高山水果的快速运输,无不彰显着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然而,要想进一步赋能人类生产生活,飞行器必须在续航、载重、环保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此,姜开春团队选择了一条全新的研发路径——打造微型涡轮发动机。

这款微型涡轮发动机以其“小身躯爆发大能量”的特点,有望突破无人机在续航、载重等方面的瓶颈。姜开春介绍,相较于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锂电池无人机,他们的发动机在续航时间上有着显著优势,可达20至30个小时,同时起飞重量也能保持在200公斤左右。这款发动机还能燃烧绿色甲醇、氨气或氢气等清洁能源,实现全程零碳排放。

姜开春坦言,研发微型涡轮发动机并非易事。在业界,缩小燃料发动机体积而不减少动力,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之一。但他和团队凭借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历经多年努力,终于在轴承设计、回流器效率、材料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大奖,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资深学者项目的支持。

如今,随着年底试飞的临近,姜开春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准备工作。他们相信,这次试飞不仅是对技术的检验,更是对人类飞行梦想的一次重要推进。未来,这款微型涡轮发动机的应用前景广阔,从城市空中交通到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都将因它的出现而焕发新生。

姜开春表示,他期待有一天,当人们仰望天空时,能看到他们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成群结队地翱翔于天际。这不仅是对人类飞行梦想的致敬,更是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生动诠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