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科学家用热力学第二定律重证能斯特热定理 推翻爱因斯坦120年前部分绝对零度观点

   时间:2025-09-13 18:32:59 来源:IT之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何塞·马里亚·马丁·奥拉亚(José María Martín Olalla)在热力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于9月10日发表于《欧洲物理杂志Plus》。这项研究通过全新方法重新证明了瓦尔特·能斯特(Walther Nernst)1905年提出的热定理,同时对爱因斯坦120年前关于绝对零度的部分观点提出挑战。

能斯特热定理指出,当系统温度趋近绝对零度(0开尔文,即-273.15℃)时,熵的交换量将趋近于零。这一理论由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能斯特提出,其核心推论认为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该结论后来被确立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标准表述。然而,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基于统计力学和涨落理论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绝对零度在理论上可能实现,并质疑能斯特定律是否具备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同等的普适性。

马丁·奥拉亚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证明框架,仅依赖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成了对能斯特热定理的重新验证。他创新性地引入"卡诺温度计"定义绝对零度,该方法不依赖于比热是否消失或绝对零度是否可达,从而扩大了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研究指出,传统热力学第三定律中关于绝对零度可达性的讨论可被压缩为一条表述,而物质在绝对零度附近的比热消失现象更接近于理论补充而非独立原理。

在证明过程中,马丁·奥拉亚重新构建了"假想机器"模型,但强调其必须为"虚拟"状态——既不消耗热量也不产生功,且完全符合热力学规律。结合卡诺温度计的定义,他证实当温度趋近绝对零度时,熵交换必然趋近于零,同时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这一结论与能斯特的原始推论一致,但通过更简洁的逻辑框架实现了理论整合。

该研究对热力学理论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第三定律中关于绝对零度可达性的争议被重新定位,而能斯特提出的比热消失现象被明确为次要性质。马丁·奥拉亚的方法不仅简化了理论证明过程,更为低温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其成果已引发科学界对热力学基础理论的广泛讨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