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预制菜接受之路,标准与知情权成关键

   时间:2025-09-13 18:06:30 来源:正解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初代网红罗永浩近日因公开批评连锁餐饮品牌西贝使用预制菜而引发广泛关注。他在微博上直言,与同事用餐后发现菜品多为预制菜且价格偏高,呼吁国家立法要求餐馆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一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持续发酵。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他透露,当天罗永浩一行五人共点13道菜,其中两道重复点单,所有菜品均为现制,仅烤鱼和羊排剩余未吃完。用餐结束后,罗永浩还曾对服务表示认可。然而,转身后他便在社交平台发难,令企业方感到意外。贾国龙强调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并表示已安排团队复盘事件经过。

事件升级后,罗永浩在微博发起悬赏活动,承诺向提供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的网友奖励10万元。这场隔空交锋迅速演变为公共议题,网友围绕预制菜标准、消费者知情权等展开激烈讨论。部分消费者支持罗永浩的观点,认为餐馆应明确告知菜品制作方式;也有声音指出,预制菜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是否规范使用。

西贝方面随后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国门店将开放后厨参观,并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供消费者体验。这一举措被视为企业应对危机的积极尝试,也引发关于餐饮行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思考。数据显示,日本、美国等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已超60%,我国也将相关产业培育写入政策文件,但消费者接受度仍存在明显分歧。

预制菜争议背后,折射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层焦虑。尽管统计表明使用料理包可降低40%成本、人工费用减半且能耗降低,但三鹿奶粉等前车之鉴让消费者对工业化食品保持警惕。专家指出,当前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企业与消费者认知错位。建立分级分类体系、强制信息披露成为破解信任危机的关键。

这场由网红引发的风波,意外推动了餐饮行业对预制菜管理的反思。从要求后厨透明到呼吁立法规范,社会讨论正在倒逼产业升级。当消费者能够清晰区分现制与预制菜品,并基于自身需求做出选择时,这场争议或许能转化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契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