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行情持续升温,券商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Wind数据统计,8月份券商债券发行规模达到年内峰值,当月共发行141只债券,募集资金总额高达2935亿元。进入9月后,这一趋势延续,多家头部券商相继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启动大规模发债计划。
数据显示,9月前10个工作日,已有19只券商债券完成发行,规模达452亿元;另有32只债券处于发行阶段,计划募资总额779亿元。从全年来看,截至9月12日,券商新发行及在发债券规模合计突破1.0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736.27亿元增长近六成。其中,银河证券以1025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居榜首,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等紧随其后,发行规模均超过600亿元。
市场分析指出,券商密集发债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当前市场利率处于低位,通过借新还旧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二是业务扩张需求旺盛,尤其是资本中介和自营业务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国信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孔祥表示,随着佣金费率下降,券商传统业务占比收缩,资本驱动型业务成为增长核心,净资本规模直接决定业务资质和市场竞争力。
两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高了券商的资金需求。今年8月,两融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截至9月11日已达2.34万亿元。高净值客户对杠杆资金的需求激增,使得两融业务成为券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领域。然而,不同券商的资金成本差异显著,大型券商凭借低融资成本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例如,某头部券商对5000万元以上客户提供的融资利率已低至2.8%,而部分中小券商因融资成本高达4.6%,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从债券类型来看,科创债成为券商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工具。今年以来,券商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为1.80%,大型券商更是低至1.69%-1.75%。多家券商表示,科创债募资中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其余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相比之下,中小券商因信用评级较低,融资成本普遍高于3%,部分民营小型券商甚至超过4%。
业内人士认为,若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券商发债节奏可能进一步加快。一家中小券商资金运营部人士表示,权益自营和两融业务具有强顺周期性,与股市表现密切相关,资本金储备成为决定业务拓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当前,头部券商凭借资本优势和低成本资金,正在两融市场加速扩张,而中小券商则需通过差异化服务或提升风控能力来应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