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价格”崛起 引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新风向

   时间:2025-09-15 21:08:17 来源:国际金融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走进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交易大厅,巨幅屏幕上跳动的期货行情数据格外醒目。这些实时更新的价格背后,折射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正持续攀升。作为国内五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上期所通过持续深耕实体经济,推动“上海价格”体系走向世界,逐步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格发现平台。

自1999年成立以来,上期所在中国证监会监管下已形成覆盖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多元化产品体系。目前上市的25个期货品种中,包含铜、铝、锌等基础金属,以及原油、低硫燃料油等能源品种;18个期权品种则涵盖黄金、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国际铜等5个期货品种及原油期权直接向境外投资者开放,32个期货期权品种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市场格局。

上期所的发展轨迹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紧密相连。1993年,其前身上海金属交易所推出首个铜期货合约,开创中国工业品期货交易先河;2018年上市的上海原油期货,通过与国际油价的高度联动,推动中国能源衍生品市场与国际接轨。这些里程碑事件,被上期所博物馆以实物展陈和数字影像的形式完整记录,成为观察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国际化战略推动下,“上海价格”体系已产生显著全球效应。以有色金属板块为例,上期所铜期货已成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产业参与度与市场深度居国内首位。能源领域同样成果斐然:上海原油期货稳居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初步形成辐射亚太地区的价格基准;纸浆期货结算价更首次实现向境外交易所输出,被挪威浆纸交易所采用为定价参考。

天然橡胶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更具突破性。随着“上海胶”实货挂钩量持续增长,全球橡胶定价中心正加速向上海集聚。今年5月,日本大阪交易所挂牌“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直接挂钩上期所天然橡胶价格,标志着中国期货标准在发达国家市场实现历史性突破。

政策支持为上期所国际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去年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多次强调期货市场功能,明确提出构建“上海价格”指标体系。在制度框架完善与市场深度培育的双重作用下,上期所境外参与度显著提升:境外客户数量持续增长,价格应用场景延伸至跨境贸易、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国际认可度稳步提高。

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变革,上期所正通过产品创新与监管优化巩固竞争优势。据介绍,未来将重点推进市场服务功能升级,完善多样化产品体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下,上期所将持续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模式,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注入新动能。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